《使还都湘东作》
时间: 2025-01-25 23:2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还都湘东作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
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
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
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
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归途中感受到的种种情绪。前日归来的鸟儿,今天又飞走了,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如此迅速。对于事物的感怀,令我不禁思考人生的艰辛。追求真理的境界,怎么能与之前的期望相提并论?在清白的节操面前,来去之间却是如此艰难,壮丽的容颜也因离别而显得憔悴。虽然美好的时光不是没有遇见,但我心中却隐隐感到孤独。独自一只小船停泊在清澈的河流中,身上的征衣被寒露浸湿。风吹落了渡口的树叶,日夜之间,山岭的猿猴发出悲鸣。即使被牵扯着而无怨无悔,坐着愁苦却也自得其乐。终究要报答恩情,最后也要告别世俗的纷扰。
注释
- 仓庚:指一种鸟,通常指黄鹂,象征归来。
- 阳鸟:指阳光下的鸟,暗示春天的到来。
- 感物:感受到事物的变化。
- 养真:追求真实的境界。
- 清节:指清白的节操。
- 壮容:指盛大的容颜。
- 弱操:指柔弱的操守。
- 孤楫:独自划的船。
- 寒露:指清晨的露水,象征寒冷。
- 津:渡口。
- 尘缁:指世俗的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阮亭,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诗歌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九龄被贬期间,内心对前途的不安与对故乡的眷恋交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使还都湘东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中开篇以“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引入,鸟儿的归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瞬息万变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人生的意义,质问“劳生安可思”,在追求真理与理想的过程中,内心的挣扎和困惑愈加明显。
在诗的中段,张九龄以“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描绘了自己孤独漂泊的状态,清澈的河流和寒冷的露水对比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助。此时,诗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世俗的纷扰和内心的挣扎,虽“牵役而无悔”,但内心的愁苦却难以抑制。
整首诗在情感的描绘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最终在“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中达到一种解脱与释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认知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仓庚昨归候:昨晚归来的鸟儿,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阳鸟今去时:今天又飞走了,象征着希望与失落。
- 感物遽如此:对事物变化的感慨,人生如此无常。
- 劳生安可思:人生的辛劳,使人难以思考未来。
- 养真无上格:追求真实的境界,难以与期望相比。
- 图进岂前期:努力向前,怎能与之前的期望相符?
- 清节往来苦:保持节操的艰难与苦楚。
- 壮容离别衰:盛大的容颜因离别而显得憔悴。
- 盛明非不遇:美好的时光并非没有遇见。
- 弱操自云私:内心的柔弱操守显得孤独。
- 孤楫清川泊:独自一只小船停泊在清澈的河流。
- 征衣寒露滋:身上的征衣被寒露浸湿,象征孤独。
- 风朝津树落:风吹落了渡口的树叶,表现自然的变迁。
- 日夕岭猿悲:山岭的猿猴发出悲鸣,表现内心的愁苦。
- 牵役而无悔:即使被牵扯而无怨无悔。
- 坐愁只自怡:坐着愁苦却也自得其乐。
- 当须报恩已:最终要报答恩情。
- 终尔谢尘缁:最后要告别世俗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楫清川泊”比喻孤独漂泊的状态。
- 拟人:如“岭猿悲”赋予猿猴以情感。
- 对仗:如“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与真实之间的思考,以及在纷扰世俗中保持清白节操的艰难与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仓庚:象征归来与时光流逝。
- 阳鸟:象征希望与失落。
- 孤楫:象征孤独与漂泊。
- 寒露:象征冷清与内心的孤寂。
- 岭猿:象征悲伤与对时光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仓庚昨归候”中的“仓庚”指的是哪种鸟?
- A. 黄鹂
- B. 燕子
- C. 麻雀
- D. 鹦鹉
-
诗中提到“孤楫清川泊”,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D. 满足
-
诗中的“盛明非不遇”意味着什么?
- A. 生活困难
- B. 幸福难得
- C. 美好时光不是没有遇到
- D. 生命短暂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九龄的《使还都湘东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孤独感,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兄弟间的牵挂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九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