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时间: 2025-01-10 23:1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孟浩然 〔唐代〕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登上孔伯昭南楼,恰巧沈太清和朱升两位朋友在场的情景。诗中提到“谁家无风月”,意指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感与景致,而此地则有琴声悠扬。接着提到会稽郡的山水和孔氏家族的诗书传承。诗人再次来访,正值仲秋时节,高阁上夜色静谧。华灯已经熄灭,清弦正在奏响。沈生和朱子都是有名的人物,诗人对这次相聚感到十分愉快。
注释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情感,常用以指代诗情画意。
- 琴尊:指琴的高雅和尊贵,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 会稽郡:指今浙江绍兴,是著名的文化名地。
- 孔氏门:指孔子的后裔,代表着深厚的文化传承。
- 华烛:指华美的蜡烛,形容夜晚的灯光。
- 清弦:指古琴的弦声,象征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东野,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生于湖北,晚年定居于长安。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题材,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被后人称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隐居时期,表达了他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和对自然、文化的热爱。夜晚的静谧和琴声使得这次聚会充满了诗意,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清幽,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高楼之上与友人共话,琴声悠扬,仿佛在时光中流淌。开头的“谁家无风月”引入了普遍的情感,接着转入具体的环境描写,描绘出高阁、华烛和清弦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高雅的氛围。诗中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开篇以问句引入,表达了每个家庭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强调此地的文化氛围。
-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点明了所在的文化背景,体现出山水与文化的结合。
-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描绘了秋末的宁静夜晚,表达了诗人的再访与对环境的赞美。
- “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描绘了环境的细节,增添了夜晚的氛围。
-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提到两位友人,突显文人的交往。
-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总结了诗人对相聚的愉悦和对话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华烛”和“清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琴尊”来暗喻高雅的文化气息。
- 排比:通过对环境的多重描写,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趣。
- 高阁:代表着高远的志向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 华烛:体现出夜晚的美丽与温馨。
- 秋:象征着成熟与思考的季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谁家无风月”意指什么? A. 每个家庭都有情感与景致
B. 只有孔家有情
C. 风月只存在于夜晚
D. 无法理解 -
“清弦方奏鹍”中的“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D. 一种情感 -
诗中提到的“会稽郡”是指哪个地方? A. 今浙江绍兴
B. 今江苏
C. 今江西
D. 今四川
答案:1.A,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作品都涉及山水田园,但王维的诗更具佛教思想,情感更加内敛,而孟浩然则显得更加洒脱和自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