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
时间: 2025-01-10 22:5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
张九龄 〔唐代〕
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
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
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
迨兹事追远,轮奂复增鲜。
洞府香林处,斋坛清汉边。
吾君乃尊祖,夙驾此留连。
乐动人神会,钟成律度圆。
笙歌下鸾鹤,芝朮萃灵仙。
曾是福黎庶,岂唯味虚玄。
赓歌徒有作,微薄谢昭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玄元皇帝的敬仰和追忆。昔日的兴运让我感慨,特在北山之巅建立祠庙。云和雷的初步构建,日月在此悠然自得。紫气依然浓郁,仿佛玄元皇帝仍在此处。至今追远的事迹,被重新装饰得更加鲜明。洞府在香林之处,斋坛则在清澈的汉水边。我们的君王乃是尊贵的祖宗,早已驾临此地流连忘返。音乐激动了人与神的相会,钟声也使律度更加完美。笙歌声中,鸾鹤飞舞,芝草与朮药聚集在灵仙之地。曾经是百姓的福祉,岂止是品味虚无的道理。尽管吟唱只是一种表达,但我依然微薄地感谢昭宣。
注释
- 兴运:兴盛的运势。
- 祠:祭祀的庙宇。
- 蓊郁:形容气息浓厚,生机勃勃。
- 迨兹:至此,指到了现在。
- 轮奂:轮廓和华丽的装饰。
- 斋坛:斋戒祭祀的坛位。
- 乐动人神会:音乐激动了人与神的交会。
- 芝朮:指道教中常用的药材,象征长生不老的灵药。
- 黎庶:百姓,平民。
- 虚玄:指抽象的道理,或空洞的哲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少岳,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政绩卓著。其诗以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出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是张九龄应圣旨前往玄元皇帝庙斋祭祀时所作,旨在表达对玄元皇帝的崇敬与追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与政治结合的背景。
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以其清新明朗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诗的开篇以“兴运昔有感”引出主题,展现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云雷”、“日月”,不仅描绘了庙宇所处的环境,也象征着宇宙的和谐与永恒。
在表现对玄元皇帝的尊崇时,诗人清晰地表达了对神灵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如“乐动人神会”,暗示音乐与神灵的联结,表现了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与期待。此外,诗中提到的“芝朮萃灵仙”,不仅富有道教文化的色彩,也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技艺。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精神的追忆,张九龄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历史的宏大主题结合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兴运昔有感:感受到往昔的兴盛运势。
- 建祠北山巅:在北山的顶端建立祠庙。
- 云雷初缔构:云和雷交汇的初步构建。
- 日月今悠然:如今日月依旧悠然自得。
- 紫气尚蓊郁:紫色的气息依然浓厚。
- 玄元如在焉:仿佛玄元皇帝仍在此处。
- 迨兹事追远:到现在追忆远古的事迹。
- 轮奂复增鲜:轮廓和装饰再次增添光鲜。
- 洞府香林处:洞府位于香气四溢的森林中。
- 斋坛清汉边:斋坛在清澈的汉水边。
- 吾君乃尊祖:我们的君王乃是尊贵的祖先。
- 夙驾此留连:早已驾临此地留连忘返。
- 乐动人神会:音乐激动了人与神的相会。
- 钟成律度圆:钟声使律度更加完美。
- 笙歌下鸾鹤:笙歌声中,鸾鹤飞舞。
- 芝朮萃灵仙:灵药聚集于灵仙之地。
- 曾是福黎庶:曾经是百姓的福祉。
- 岂唯味虚玄:岂止是品味虚无的道理。
- 赓歌徒有作:尽管吟唱只是表达。
- 微薄谢昭宣:我依然微薄地感谢昭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神明的存在相联系。
- 对仗:如“日月今悠然”与“云雷初缔构”,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紫气、芝朮等意象象征着幸福、长生等理想。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玄元皇帝的祭祀,表达了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展现了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对百姓福祉的关注,强调了历史人物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气:象征祥瑞,代表神圣与美好。
- 云雷:象征自然的力量,也代表神明的降临。
- 笙歌:象征音乐与欢乐,连接人与神灵的关系。
- 芝朮:象征长生不老的药材,体现道教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斋坛”位于哪个地方?
A. 北山顶
B. 清汉边
C. 香林处 -
“乐动人神会”这句诗的意思是:
A. 音乐让人感到快乐
B. 音乐激动了人与神的相会
C. 音乐只是一种表达 -
诗中提到的“紫气”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祥瑞
C.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祭白帝文》——李白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比较,两者都描写了对自然的感受,但张九龄的诗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崇敬,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融洽。张九龄的语言相对朴实,情感深沉,而李白则以豪放洒脱著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