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时间: 2025-01-25 23:17: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白话文翻译:
鸿雁从北方飞来,叫声哀鸣,飞越了烟雾缭绕的风景。
它们常常怀念稻米和粮食的恩惠,怎会惧怕这江山的长久?
无论大小的鸟儿总是相伴,羽毛自然要整理整齐。
成双的野鸭在晨光中嬉戏,孤独的白鹤在夜晚警觉。
为了我它们再次南飞,特意写信寄到梅岭。
注释:
- 鸿雁: 指的是大雁,象征着远方,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嗷嗷: 形容雁叫声,带有悲伤的情感。
- 稻粱: 指稻米和粮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 岂惮: 哪里会惧怕,表示不畏。
- 双凫: 指成双的野鸭,常象征着伴侣。
- 参宵: 指夜晚警觉,独鹤象征孤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官员。以其诗歌和政治才能受到重视,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九龄任职期间,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天鹅南飞的感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关怀。
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与人文关怀的作品。诗中以鸿雁南飞为引,借景抒情,情感真挚而深刻。开篇的“鸿雁自北来”便为全诗定下了思乡的基调,鸿雁象征着远方,带来的是对故乡的无尽思念。接着,诗人提到“常怀稻粱惠”,不仅表达了对粮食的感恩,也暗示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而后“无论大小的鸟儿总是相伴”,则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了友情与陪伴的重要性。最后一句“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更是将友情与思念升华,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悠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张九龄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群雁,折射出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温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牵挂,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鸿雁自北来: 直述鸿雁从北方飞来,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嗷嗷度烟景: 描绘雁叫声与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哀伤的氛围。
- 常怀稻粱惠: 表达对农田的感激,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 岂惮江山永: 反映出诗人无畏艰难的精神,表现出对生活的坚定态度。
- 小大每相从: 传达了自然界万物相伴的和谐关系。
- 羽毛当自整: 体现出对自身形象的重视,暗喻人应当修身齐家。
- 双凫侣晨泛: 描绘自然界的和谐美好,突显伴侣之间的温情。
- 独鹤参宵警: 表达孤独的警觉,可能隐含着对孤独生活的反思。
- 为我更南飞: 体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 因书至梅岭: 特意写信,展现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
修辞手法:
- 比喻: “鸿雁”象征着思乡与友情。
- 拟人: 通过鸟类的行为赋予其人性化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富有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鸿雁: 象征远方与思念,常用以表达游子的孤独与牵挂。
- 稻粱: 象征富足与生活的安宁。
- 双凫: 象征伴侣,传达亲密关系与和谐。
- 独鹤: 象征孤独与警觉,反映人生的思考。
- 梅岭: 作为地名,既指代实际地点,也隐含对友人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鸿雁自北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思乡
B. 喜悦
C. 恐惧
D. 生气 -
“常怀稻粱惠”中的“稻粱”指的是什么?
A. 水
B. 穀物
C. 花草
D. 山川 -
诗人通过鸟类的描写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美
B. 友情与思念
C. 战争
D. 孤独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象引发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通过夜晚的宁静展现孤独的情感,与张九龄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