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作二首》
时间: 2025-01-10 23:14:13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州作二首》
作者:张九龄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首先提到伟大志向的追求并非仅靠文采,真正的士人需要在知己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更何况是为君主效力。微小的诚意是他一直以来所重视的,细枝末节则没有必要多言。时机来临时,往往难以把握,而往事也难以厘清。他反思身边的人,难道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的功勋吗?只要坚持行事,难道就一定要声名显赫吗?即便千思万虑,仍然可能出错,事情错综复杂。进士若非同党,何以聚众?众人的口碑如金子般易碎,孤独的心却如丝线般缠绕。忠诚的意愿依赖朋友的信任,勇敢的言语也常伴随失败之军。古剑虽有气势,幽兰却只自香。高位让人惭愧,正义如浮云。千载难遇的机会,往贤之路亦艰难。有人问我为何如此,忽然之间就攀上高位。明圣之人难以再世,光明之道并非安逸可得。崇高的理想自有其配,孤陋寡闻又何足道。遇到恩惠来临时,窃取的地位也难以长久。谁说诚意不尽,力尽而穷也毫不逊色。即使在逆境中,初无依靠之法。浩荡江湖,翻覆如波澜。心伤于无材之树,独自飞翔的翰鸟引人伤感。徇义在于每一个平民,报恩也不过是一顿饭的事。何况山海之广,无从付出一丝涟漪。内讼已使我感到惭愧,积累的毁谤如今摧残了我。为何要再度惧怕,伤鸟总是害怕虚假的子弹。
注释
- 先达:指早期达到某种境界的人,或有成就的人。
- 士伸在知己:士人要在知己之间施展自己的才能。
- 微诚:微小的诚意。
- 时来忽易失:时机来临时,往往容易失去。
- 众口金可铄:众人的口碑容易改变。
- 意忠仗朋信:忠诚的意图依靠朋友的信任。
- 古剑:象征着古老的气节和品德。
- 高秩向所忝:高位让人感到惭愧。
- 千载一遭遇:千年难遇的机会。
- 明圣不世出:明智和圣明的人难以再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惭愧道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致力于国家治理与文治,风格典雅,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故,体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权力斗争的时期,诗人通过诗作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感慨及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际遇的思考。反映了士人对名利的冷静看待和对忠诚与义务的重视。
诗歌鉴赏
《荆州作二首》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张九龄在此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士人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名利、忠诚的深刻理解。诗中反复提及的“时来忽易失”和“众口金可铄”,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敏锐洞察,警示后人珍惜机会与信任。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邃,如同古剑般锋利,虽有气度却仍然带有一丝忧伤。尤其是通过古剑和幽兰的意象,张九龄将个人品德与社会环境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歌的核心。最后一段的自我反思,更是将个人境遇与历史的无情结合在一起,令人深思。由此可见,张九龄的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达志其大:强调理想远大,并非仅靠文采。
- 求意不约文:追求内涵的意图而非表面的文采。
- 士伸在知己:士人应在知己之间展现才能。
- 已况仕于君:更何况为君主效力的情况。
- 微诚夙所尚:微小的诚意是他一直重视的。
- 细故不足云:细小的事不必多提。
- 时来忽易失:时机来临时容易失去。
- 事往良难分:事情发生后难以分清。
- 顾念凡近姿:回忆身边的人,难道希望自己功勋卓著?
- 亦以行则是:只需行动,岂必声名显赫?
- 千虑且犹失:即便千思万虑,仍可能出错。
- 万绪何其纷:事情错综复杂。
- 进士苟非党:进士若非同党,何以聚众?
- 免相安得群:免不了相互依赖。
- 众口金可铄:众人的口碑易碎。
- 孤心丝共棼:孤独的心如丝线缠绕。
- 意忠仗朋信:忠诚的意愿依赖朋友的信任。
- 语勇同败军:勇敢的言语常伴随失败军队。
- 古剑徒有气:古剑虽有气势。
- 幽兰只自薰:幽兰却自有芬芳。
- 高秩向所忝:高位让人感到惭愧。
- 于义如浮云:正义如浮云难以捉摸。
- 千载一遭遇:千年难遇的机会。
- 往贤所至难:往贤之路也艰难。
- 问余奚为者:有人问我为何如此。
- 无阶忽上抟:忽然之间攀上高位。
- 明圣不世出:明智与圣明之人难以再现。
- 翼亮非苟安:光明之道并非安逸可得。
- 崇高自有配:崇高的理想自有其配。
- 孤陋何足干:孤陋寡闻又何足道。
- 遇恩一时来:遇到恩惠来临时。
- 窃位三岁寒:窃取的地位难以长久。
- 谁谓诚不尽:谁说诚意不尽。
- 知穷力亦殚:力尽而穷也毫不逊色。
- 虽至负乘寇:即使在逆境中。
- 初无挟术钻:初无依靠之法。
- 浩荡出江湖:浩荡江湖,翻覆如波澜。
- 心伤不材树:心伤于无材之树。
- 自念独飞翰:独自飞翔的翰鸟引人伤感。
- 徇义在匹夫:徇义在于每个平民。
- 报恩犹一餐:报恩也不过是一顿饭的事。
- 况乃山海泽:何况山海之广。
- 效无毫发端:无从付出一丝涟漪。
- 内讼已惭沮:内讼已使我感到惭愧。
- 积毁今摧残:积累的毁谤如今摧残了我。
- 胡为复惕息:为何要再度惧怕。
- 伤鸟畏虚弹:伤鸟总是害怕虚假的子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用古剑和幽兰比喻品德与才华。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采用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调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人生理想、名利关系的思考,以及士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处境与抉择,反映出他对忠诚、义务的重视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剑: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气节。
- 幽兰:象征着内在的美与芬芳。
- 高秩: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浮云:象征着虚无与不安定。
- 江湖:象征着社会的复杂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九龄在诗中提到“时来忽易失”,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机会的珍惜
- B. 对时间的无奈
- C. 对人生的失望
- D.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意在强调什么?
- A. 外在的美
- B. 真实的内涵
- C. 个人的追求
- D. 社会的压力
-
诗人在最后一段提到的“积毁今摧残”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名声的受损
- B. 朋友的背叛
- C. 时代的变迁
- D. 理想的破灭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张九龄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人的理想与追求,但张九龄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的深刻思考,杜甫则强调现实的困境与社会的变迁。
- 张九龄 vs. 李白:张九龄的诗歌风格更为沉稳内敛,而李白则以豪放激昂著称,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九龄与唐代政治文化》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对《荆州作二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