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二首答黎教授》
时间: 2025-04-27 06:5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拨瓮浮醅新酿熟,
得霜寒菊始开齐。
养丹道士颜如玉,
爱酒山公醉似泥。
不惜蕊从蜂采去,
尚余香有蝶来栖。
莫嫌学舍官闲冷,
犹得芳樽此共携。
白话文翻译:
从坛子里取出新酿的美酒,刚好霜降时菊花也开始齐齐绽放。
修道的道士面容如玉,爱酒的山公喝得酩酊大醉。
不惜花蕊被蜜蜂采去,依然还有香气吸引蝴蝶来栖息。
不要嫌弃书斋中官职闲冷,仍然可以携带这美酒共享。
注释:
- 拨瓮:指的是从坛子中取酒。
- 醅:指的是酒的渣滓,此处指新酿的酒。
- 得霜寒菊:指在霜降时节,寒菊开始盛开。
- 养丹道士:指修炼丹药的道士,他们通常为人清秀。
- 醉似泥:形容醉得非常厉害,像泥一样沉重。
- 不惜蕊:不在乎花蕊被采蜜。
- 尚余香有蝶来栖:即使花蕊被采走,花香依然吸引蝴蝶。
- 莫嫌:不要嫌弃。
- 学舍:指读书的地方或书斋。
典故解析:
- 寒菊: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常用于诗词中表示高洁的品格。
- 道士:在古代文化中,修道士常常被视为追求长生和超脱的人物,常与酒、花等意象结合,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文、散文及词。欧阳修在文学史上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文化繁荣时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黎教授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酒和菊花的意象,体现了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酿的美酒和盛开的寒菊,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秋霜时节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养丹道士”和“醉似泥”的比喻,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放纵与享受,同时也隐含着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对友人相聚的珍惜,虽身处闲冷的书斋,依旧可以共享美酒,享受生活的乐趣。诗中提到的“尚余香有蝶来栖”,不仅传达了大自然的和谐美,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诗在用词上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拨瓮浮醅新酿熟:描绘了从坛中取出新酿美酒的情景,展现出丰收的喜悦。
- 得霜寒菊始开齐:霜降时节,寒菊开始盛开,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精神。
- 养丹道士颜如玉:道士的清秀面容与其修道的身份相呼应,展现出一种洒脱的姿态。
- 爱酒山公醉似泥:描绘山公醉酒的情景,体现一种快意人生的态度。
- 不惜蕊从蜂采去:即使花蕊被蜜蜂采走,表达对于美好事物的洒脱态度。
- 尚余香有蝶来栖:即使花蕊被采去,花香依然吸引蝴蝶,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莫嫌学舍官闲冷:劝友人不要嫌弃书斋的冷清,表达对闲适生活的认可。
- 犹得芳樽此共携:即使身处冷清的环境,依旧可以共享美酒,展现出人生的乐趣。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醉似泥”)、拟人(“蝶来栖”)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酒和菊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着欢乐与放纵,代表着对生活的热爱。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常用于表达诗人的品格。
- 蝶:象征美好与自由,代表着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菊”象征着( ) A. 高洁的品格
B. 独特的酒香
C. 朋友的情谊 -
诗中描述的醉酒状态是( ) A. 饮酒淡雅
B. 醉得如泥
C. 不饮酒 -
诗人劝友人不要( ) A. 嫌弃书斋冷清
B. 多饮美酒
C. 享受大自然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亲情的思念。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美酒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七言二首答黎教授》与李白的《将进酒》都以酒为主题,但欧阳修更注重生活的闲适与友谊,而李白则倾向于借酒抒发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欧阳修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