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

时间: 2025-01-27 03:36:12

齿牙零落鬓毛◇,颍水多年已结庐。

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

青衫仕至千锺禄,白首归乘一鹿车。

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齿牙零落鬓毛,颍水多年已结庐。
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
青衫仕至千锺禄,白首归乘一鹿车。
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已不再是当年勇猛的状态。多年来在颍水边居住,已然安定下来。辞去官职后,成为了一个清闲的隐士,希望新来的花儿不要嘲笑自己年老多病。曾经身着官服,享受丰厚俸禄,如今却只能骑着鹿车归隐山林。更有邻居是一位隐居的君子,身着轻便的蓑衣,伴着春天的农事,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注释:

  • 齿牙零落:形容牙齿稀少,暗示年老。
  • 鬓毛:指鬓发,亦是老态的表现。
  • 颍水:指颍水,古地名,诗人长年居住地。
  • 解组:辞去官职。
  • 闲处士:指隐士,过着闲适的生活。
  • 新花莫笑:对新花的呼唤,表示对老年病痛的无奈。
  • 青衫:指身着青色衣服的仕者,象征官职。
  • 千锺禄:形容丰厚的俸禄。
  • 鹿车:古代人骑鹿车归隐,象征归隐田园。
  • 西邻隐君子:指邻居的隐士,表现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诗词、散文、历史、政治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书怀》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正值他辞官回乡、隐居田园之际。诗中表现了他对年老、隐逸生活的感慨,和对新生事物的接纳与包容。

诗歌鉴赏:

《书怀》是一首饱含哲理与感慨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齿牙零落鬓毛”展示了诗人年老体衰的状态,深刻揭示了时间无情的流逝,令人心生感慨。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颍水边已结庐多年,暗示他已在此地扎根,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解组便为闲处士”一句,表达了辞官后的清闲与自在,诗人希望在这新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他与新花的互动,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虽年老但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青衫仕至千锺禄,白首归乘一鹿车”这句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曾经享有丰厚的俸禄,如今却愿骑鹿车归隐,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到邻居的隐士生活,更是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经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洒脱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齿牙零落鬓毛:描绘老年的身体状况,暗示时间的流逝。
  2. 颍水多年已结庐:表达在颍水边居住的安定感。
  3. 解组便为闲处士:辞去官职后,享受清闲生活。
  4. 新花莫笑病尚书:希望新花不要嘲笑自己年老多病。
  5. 青衫仕至千锺禄:曾身为官职,享有丰厚的俸禄。
  6. 白首归乘一鹿车:如今愿骑鹿车归隐,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7. 况有西邻隐君子:提到隐居的邻居,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8. 轻蓑短笠伴春锄:隐士的生活简单而自在,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鹿车”象征归隐生活,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对仗:如“青衫仕至千锺禄,白首归乘一鹿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排比:描述老年状态时,用多个词语并列,突出年老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彰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精神生活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洒脱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齿牙:象征衰老。
  • 颍水:代表归隐与自然的和谐。
  • 青衫:象征官职与世俗的荣华。
  • 鹿车:象征隐逸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欧阳修的《书怀》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官场的留恋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新生事物的嘲讽
  2. “青衫仕至千锺禄”中的“青衫”指的是什么?

    • A. 书生
    • B. 官职
    • C. 贫困
  3. 作者希望新花不要嘲笑他,主要是由于他:

    • A. 身体健康
    • B. 年老多病
    • C. 生活贫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欧阳修《书怀》王维《鸟鸣涧》:两首诗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书怀》更加强调了个人的感慨与对时间的思考,而《鸟鸣涧》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恬静的隐居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宋八大家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