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2-04 15:35:28

六月炎天时霎雨。

行云涌出奇峰露。

沼上嫩莲腰束素。

风兼露。

梁王宫阙无烦暑。

畏日亭亭残蕙炷。

傍帘乳燕双飞去。

碧碗敲冰倾玉处。

朝与暮。

故人风快凉轻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作者: 欧阳修〔宋代〕

六月炎天时霎雨,
行云涌出奇峰露。
沼上嫩莲腰束素,
风兼露。
梁王宫阙无烦暑。
畏日亭亭残蕙炷,
傍帘乳燕双飞去。
碧碗敲冰倾玉处,
朝与暮。
故人风快凉轻度。

白话文翻译:

在六月的炎热天气里,忽然下起了雨,
云彩在空中涌动,奇峰显露出来。
池沼上嫩绿的莲花,腰部裹着白色的素带,
风伴着露水轻轻吹拂。
梁王的宫阙在夏日里没有烦闷的暑气。
我害怕阳光,亭亭的残蕙香烛,
窗外的乳燕双双飞去。
碧色的碗敲打着冰块,倾倒出清凉的美酒,
清晨和傍晚,
老朋友的风情让我感到凉爽轻盈。

注释:

字词注释:

  1. 霎雨:指短暂的雨。
  2. 行云:流动的云彩。
  3. :水池。
  4. 嫩莲:新生的莲花。
  5. :白色的丝带。
  6. 梁王:指梁朝的王宫。
  7. 蕙炷:香烛。
  8. 乳燕:刚孵化的小燕子。
  9. 碧碗:装盛饮品的碧色碗。

典故解析:

  • 梁王宫阙:指梁朝的王宫,象征着繁华与盛世。
  • 乳燕双飞:常指燕子成双成对,寓意着温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作品多具清新流畅的风格,内容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渔家傲》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一个充满政治动荡的年代。诗人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渔家傲》以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象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惬意。开篇即以“六月炎天时霎雨”引入,展现出初夏的炎热和突如其来的凉意,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生机。接着,通过“行云涌出奇峰露”,生动地描绘出奇特的山峰和行云的景象,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沼上嫩莲腰束素”,细腻地刻画了池塘中盛开的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风兼露”则展现出微风拂面的清凉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在描绘梁王宫阙时,诗人表达了对繁华的渴望,而“畏日亭亭残蕙炷”则传达出对阳光的畏惧,暗示着夏日的酷热。尾联“碧碗敲冰倾玉处”,以碧色的酒碗和冰的碰撞,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欢乐时光,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月炎天时霎雨:描写六月的炎热天气,突如其来的短暂降雨。
  2. 行云涌出奇峰露:云彩在天空中流动,奇特的山峰显露无遗。
  3. 沼上嫩莲腰束素:池塘上盛开的嫩莲,腰部包裹着白色的丝带。
  4. 风兼露:微风伴随着露水,给人以清爽的感觉。
  5. 梁王宫阙无烦暑:梁王的宫殿在夏日中没有烦闷的热气。
  6. 畏日亭亭残蕙炷:害怕阳光,香烛的残影在亭亭玉立。
  7. 傍帘乳燕双飞去:窗外小燕子双双飞去,形成生动的画面。
  8. 碧碗敲冰倾玉处:碧色的碗敲打冰块,倾倒出清凉的美酒。
  9. 朝与暮:无论清晨还是傍晚,都是令人愉悦的时光。
  10. 故人风快凉轻度:与老朋友一同品味风情,享受清凉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碗敲冰”比喻清凉的饮品,增强诗意。
  • 拟人:如“乳燕双飞”,赋予燕子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如“朝与暮”,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炎炎夏日中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与美丽。
  2. :象征变化无常,寄托诗人的情感。
  3. :象征温馨和团圆。
  4. :象征愉悦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欧阳修
    D. 苏轼

  2.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3. 诗中提到的“乳燕”指的是什么? A. 小鸟
    B. 燕子
    C. 蜜蜂
    D. 青蛙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柳宗元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渔家傲》《江雪》: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江雪》更侧重于孤独与冷清的意境,而《渔家傲》则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欧阳修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