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2-04 15:35: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红楼昨夜相将饮。
月近珠帘花近枕。
银缸照客酒方酣,
玉漏催人街已禁。
晚潮去棹浮清浸。
古岸平芜萧索甚。
大都薄宦足离愁,
不放双鸳长恁恁。
白话文翻译:
昨夜在红楼中相聚饮酒,
月光照近了珠帘,花儿偎靠着枕头。
银缸映照着客人,酒正酣畅,
玉漏催人,街上已禁了灯火。
晚潮划着小船,轻轻浮沉。
古老的岸边平坦而萧索。
大都身为微薄官宦,难免离愁,
不让那双鸳鸯长久相伴。
注释:
- 红楼:指的是富丽的楼阁,象征着繁华的生活。
- 珠帘:用珠子做的帘子,体现豪华。
- 银缸:用银制成的酒缸,象征财富与美好。
- 玉漏:指沙漏,用于计时,象征时间的流逝。
- 晚潮:指傍晚的潮水,给人一种悠闲的意境。
- 薄宦:指地位不高的官吏,体现出诗人对世态的感慨。
- 恁恁:形容非常、极其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和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诗词闻名,倡导“文以载道”的理念。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欧阳修的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在繁华的宴会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离愁别绪的惆怅。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场欢聚的饮酒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浪漫的氛围。月光洒在珠帘上,花儿靠近枕头,意象生动,令人感受到夜的静谧与美好。然而,随着银缸中酒的酣畅,时间在玉漏的滴答声中流逝,外面的街道也因夜深而变得寂静。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人生,晚潮轻轻划过,古岸显得萧索,诗人将身为薄宦的无奈与离愁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不放双鸳长恁恁”,更是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结合在一起,令人唏嘘。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欢愉的表象,又有沉重的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楼昨夜相将饮: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和友人聚在华丽的红楼中饮酒。
- 月近珠帘花近枕:月光照在珠帘上,花儿靠近枕头,营造出一种温馨与浪漫的气氛。
- 银缸照客酒方酣:银缸的光辉映照着客人,正喝得酣畅淋漓。
- 玉漏催人街已禁:时间在滴答声中流逝,夜深街道已禁止喧闹。
- 晚潮去棹浮清浸:晚潮轻轻划过,船只随波浮沉,象征着悠闲与安宁。
- 古岸平芜萧索甚:古老的岸边显得平坦而萧索,暗含孤独之感。
- 大都薄宦足离愁:身为微薄官吏,难免有离愁别绪。
- 不放双鸳长恁恁:渴望双鸳鸯能够长久相伴,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漏”比喻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 拟人:如“晚潮去棹”,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情,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流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饮酒聚会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爱情渴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繁华与孤独、欢聚与离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象征繁华与美好。
- 月光:象征宁静与恬淡。
- 银缸:象征财富与欢聚。
- 晚潮: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 双鸳:象征美好爱情与情感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楼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欧阳修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玉漏”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
- C. 情感
- D. 自然
-
诗中最后一句“不放双鸳长恁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C. 对世俗的无奈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欧阳修
- B. 时间
- B.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在对月的描写中,表现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情感更为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欧阳修相关文集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