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朝归 逸园赏梅,四姑以诗见寄,赋此答之》
时间: 2025-04-27 20:0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朝归 逸园赏梅,四姑以诗见寄,赋此答之
作者: 范贞仪 〔清代〕
水绘馀春,有数朵瑶台琼蕊。
横钩秀月,清影绿窗云碎。
萧疏冷韵,犹带孤山风味。
金闺里,任香沾绣幕,妆添眉翠。
怜伊无限柔情,倩青鸟慇勤,折来相寄。
新诗玉润,谁赏谢庭风絮。
当年携手,记分韵联题花底。
今非矣,怀人想雕阑闷倚。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余晖映在水面上,只有几朵瑶台的梅花盛开。
月亮如钩,清影映在绿窗上,云朵散碎。
清冷的韵味依旧带着孤山的风情。
在金色的闺房里,让香气沾染绣幕,妆点着眉梢。
怜惜她那无限的柔情,恰如那勤劳的青鸟,特意折来相寄。
新作的诗如玉般润泽,谁来欣赏这谢庭的风絮呢?
当年我们携手,记得在花下分韵联题。
如今一切都已不同,想念她时,常在雕栏边郁闷地倚靠。
注释
- 瑶台琼蕊:指美丽的梅花,瑶台是美好的地方,琼蕊是指芬芳的花朵。
- 横钩秀月:形容月亮像钩子一样优雅。
- 金闺:指女子的闺房。
- 倩青鸟:美丽的青鸟,常象征爱情的信使。
- 谢庭:指谢家花园,谢景融的庭院,古代文人聚会之地。
- 雕阑:指雕刻精美的栏杆,象征思念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贞仪,清代女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情感细腻见长。在当时的文人圈中,她的作品独具特色,往往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作者在逸园赏梅,受到四姑的诗作启发,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春日和情感的感怀。
诗歌鉴赏
《远朝归》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春意的诗作,体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的细腻与柔情。整首诗以梅花为引子,描绘了春天余晖下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的“水绘馀春”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春景,几朵梅花点缀其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悸动与生命的希望。接下来的“横钩秀月,清影绿窗云碎”,则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清冷与窗外云朵的飘渺,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氛围。
诗中对“金闺里”的描写,表现了女子生活的优雅与闲适,任香气飘荡在绣幕上,仿佛在表达对爱情的期盼。随着情感的发展,诗人提到“怜伊无限柔情”,这里不仅是对梅花的喜爱,也是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最后,诗人回忆起曾经的携手与韵联,感叹“今非矣”的无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忧伤,情感的层次感极为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绘馀春,有数朵瑶台琼蕊:描写春天的水面与梅花,展现自然之美。
- 横钩秀月,清影绿窗云碎:通过月光与窗影的交融,渲染静谧的氛围。
- 萧疏冷韵,犹带孤山风味: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知。
- 金闺里,任香沾绣幕,妆添眉翠:描绘女子的生活与情感,充满柔情。
- 怜伊无限柔情,倩青鸟慇勤,折来相寄: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新诗玉润,谁赏谢庭风絮:感叹美好诗篇无人欣赏,流露出苦涩。
- 当年携手,记分韵联题花底: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与情感。
- 今非矣,怀人想雕阑闷倚:对现状的感慨,表达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绘馀春”将春天的美景形象化。
- 拟人:如“倩青鸟慇勤”,赋予青鸟以情感。
- 对仗:如“金闺里、任香沾绣幕”,展现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视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的品格。
- 月亮:象征宁静与思念。
- 青鸟:象征爱情与愿望的使者。
- 金闺:象征女子的私密与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爱情的思念
- C. 对人生的感慨
- D. 对历史的反思
-
“金闺里”指的是什么?
- A. 男子的家
- B. 女子的闺房
- C. 一个花园
- D. 一个寺庙
-
诗中提到的“青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爱情
- C. 友谊
- D. 荣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梅花》——王安石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与思念,但表达方式更为直接。
- 《相思》——王维:同样探讨了爱情的主题,但更多的是对分离的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与人生: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