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

时间: 2025-01-11 14:28:41

去岁秋霖若决川,今春不雨旱良田。

道边老幼饥将死,云外蛟龙懒自眠。

赤日有威空射地,清江无际漫连天。

谁将民瘼牋双阙,四海皇恩不漏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雨
作者:王令(宋代)

去岁秋霖若决川,
今春不雨旱良田。
道边老幼饥将死,
云外蛟龙懒自眠。
赤日有威空射地,
清江无际漫连天。
谁将民瘼牋双阙,
四海皇恩不漏泉。


白话文翻译

去年秋天的连绵细雨如决堤的洪水,今年春天却不下雨,良田干旱。路边的老弱病残饥饿得快要死去,云外的蛟龙懒得醒来。炽烈的太阳无情地照射大地,清澈的江水无边无际,似乎要与天空连成一片。谁能把民众的苦难上书给皇帝,四海之内皇恩难以普及泉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细雨。
  • 决川:形容水势浩大,如同决堤的洪水。
  • 良田:指肥沃的田地。
  • 民瘼:民众的苦难或疾病。
  • 牋双阙:上书的文书,双阙指的是皇宫的两个高阙,象征向皇帝请愿。
  • 皇恩:皇帝的恩惠。
  • 漏泉:泉水流出,象征恩惠的流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蛟龙”意指云雨之神,古代人们常用蛟龙来象征降雨的希望,而“赤日”则是炎热天气的象征,反映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惟恭,号山石,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王令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农耕社会的背景下,反映了因干旱导致的农田歉收,民众饥饿的困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及对皇权的期待。


诗歌鉴赏

《不雨》通过秋霖与春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开篇的“去岁秋霖若决川”描绘了去年的丰沛雨水,而“今春不雨旱良田”则揭示了今年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的无常与人们的无奈。接下来的“道边老幼饥将死”直指民生困苦,令人深感悲痛,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注。

此外,诗中提到的“云外蛟龙懒自眠”,不仅是对雨神的呼唤,更隐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渴望。紧接着“赤日有威空射地,清江无际漫连天”描绘了炎热的阳光和无边的江水,形成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加深了干旱带来的绝望感。

最后,诗人以“谁将民瘼牋双阙”发出对皇权的质疑,表达了对解决民生困境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异变的无奈,也有对社会责任的呼吁,展现了诗人对民众命运的深刻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秋霖若决川:去年秋季的细雨如同决堤的洪水,形容雨水丰沛。
  • 今春不雨旱良田:今年春天却没有降雨,良田因而干旱,直接展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 道边老幼饥将死:路边的老人和孩子因饥饿而面临死亡,揭示了干旱带来的严酷现实。
  • 云外蛟龙懒自眠:云外的蛟龙(象征雨神)懒惰地沉睡,暗示对降雨的期盼与失望。
  • 赤日有威空射地:炽热的太阳无情地照射大地,给人们带来苦难。
  • 清江无际漫连天:江水宽广无边,与天空似乎连成一体,描绘了自然的广阔与无助。
  • 谁将民瘼牋双阙:谁能将民众的苦难上书给皇帝,表达了对权力的期望。
  • 四海皇恩不漏泉:四海之内,皇帝的恩惠应当如泉水般涌流,表示对皇权的期待。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赤日有威”)、拟人(“蛟龙懒自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怀,同时对皇权的期待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霖:象征丰收与希望。
  • 蛟龙:象征降雨的神灵。
  • 赤日:象征炎热与干旱。
  • 清江:象征自然的浩瀚与无助。
  • 民瘼:象征民众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霖”指的是:
    A. 秋季的细雨
    B. 秋季的暴风
    C. 秋季的干旱

  2. 诗人对皇权的期待表现在:
    A. 对皇帝的赞美
    B. 询问谁能将民瘼上书
    C. 直接批评皇帝

  3. “云外蛟龙”象征:
    A. 天上的飞鸟
    B. 降雨的神灵
    C. 大海的波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唐代王之涣
  •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诗词对比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状的悲痛,反映了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王令的《不雨》,则更直接关注于自然对民生的影响,风格略显悲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令诗文研究》

通过以上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雨》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