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六》

时间: 2025-01-26 00:19:11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

万点水花笼夜碧,半岩火树落春红。

飏起妓衣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六》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
万点水花笼夜碧,
半岩火树落春红。
飏起妓衣风。

白话文翻译:

在如皋的回忆中,我曾在湘江边静卧。
夜晚的碧水上万点水花闪烁,
半山岩石上火树红花纷纷落下。
微风吹起了妓女的衣裳。

注释:

  • 如皋:地名,位于江苏省南部。
  • 卧湘中:意指在湘江边静卧。
  • 万点水花:形容水面上闪烁的点点水花,表现夜晚的美丽景象。
  • 半岩火树:火树比喻盛开的红花,半岩即半山的岩石。
  • 妓衣:指妓女的衣裳,暗示风吹起她们的衣裳,营造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湘”字与湘江相关,湘江自古以来便与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常用来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人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700年),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擅长描写风景和抒发情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时,展现了他对美好景致的怀念,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六》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如皋及湘江的美丽景色,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的眷恋。开篇“如皋忆,曾记卧湘中”,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如皋的深切怀念。夜晚的水面上,万点水花如星星般闪烁,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仿佛是夜的精灵在轻声舞动。接着“半岩火树落春红”,火树代表着盛开的春花,描绘出生命的勃发与美丽,然而“落春红”却又隐含着春去花落的感伤,呼应着诗人内心的惆怅。最后一句“飏起妓衣风”,通过妓女的衣裳被风吹起,增添了一丝轻盈之感,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整首词作用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作者回忆在如皋的日子,曾经在湘江边静卧,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
  2. 万点水花笼夜碧,:描绘夜晚水面的无数水花,呈现出夜的宁静与美丽。
  3. 半岩火树落春红。:火树象征着盛开的春花,但“落”字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
  4. 飏起妓衣风。:妓女的衣裳被风吹起,象征着轻快和流动,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花比作星星,表现出夜的宁静。
  • 拟人:水面上的水花如同精灵在舞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如皋和湘江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流动与记忆。
  • 水花: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火树:象征着春天的繁华与生命的绚烂。
  • 妓衣:象征着美好与轻盈,也隐喻着生活的多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如皋”是哪个省的地名?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广东
    • D. 湖北
  2. “万点水花笼夜碧”中“万点水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太阳
    • B. 明星
    • C. 活力
    • D. 宁静
  3. “飏起妓衣风”中的“妓衣”指的是?

    • A. 男子的衣裳
    • B. 妓女的衣裳
    • C. 诗人的衣裳
    • D. 知识分子的衣裳

答案:

  1. A. 江苏
  2. D. 宁静
  3. B. 妓女的衣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同样描写了夜晚的美景,但更加强调豪放与激情;而陈维崧的《望江南》则更显细腻与柔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 《古诗词大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以上是关于《望江南 其六》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