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二首 其二》
一丝疏梦湿红楼,阁住几多愁。
者般凉夜,者般风雨,乍过今秋。
更更惯抒孤衾絮,欲睡又还休。
啼螀远起,疏灯半减,事上心头。
白话文翻译:
一缕淡淡的梦湿润了红楼,屋内积聚了多少愁绪。
这样的凉夜,这样的风雨,转眼又到了秋天。
渐渐习惯了在孤独的被子里辗转反侧,想要入睡又无法安然入眠。
远处的蟋蟀啼鸣,微弱的灯光逐渐暗淡,心事在脑海中萦绕。
注释:
- 一丝疏梦:一缕轻淡的梦境。
- 红楼:指的是居住的地方,可能暗指女子的闺房。
- 阁住:意为居住在阁楼,表达一种孤独的情感。
- 凉夜:指凉爽的夜晚,带有秋意。
- 孤衾絮:单独的被子,传达出孤独的感受。
- 啼螀:指蟋蟀的叫声,常与秋夜相联系。
- 疏灯:灯光微弱,象征着孤寂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的词人,生于1710年,卒于1777年。他的词作以清丽、婉约见长,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眼儿媚二首》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李慈铭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孤独和愁苦的感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眼儿媚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而优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一丝疏梦湿红楼”,用梦境开始,暗示着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模糊与交织。红楼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阁住几多愁”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阁楼的高处也暗含了孤独的深度。
诗中“者般凉夜,者般风雨,乍过今秋”描绘了秋夜的萧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愁苦与寂寥。这里的“乍过今秋”不仅表明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后面的“更更惯抒孤衾絮,欲睡又还休”,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习惯与无奈,想入睡却又无法沉沉入梦,情感的纠结与挣扎一览无余。最后一句“啼螀远起,疏灯半减,事上心头”,蟋蟀的叫声和微弱的灯光共同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孤寂,心事重重更让人感到无奈。
此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充分展示了李慈铭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孤独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丝疏梦湿红楼:梦的轻淡与红楼的湿润暗示着愁苦的情感。
- 阁住几多愁:在高阁中的孤独感,直接反映了内心的忧愁。
- 者般凉夜,者般风雨,乍过今秋:凉夜与风雨的结合,强化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 更更惯抒孤衾絮,欲睡又还休:孤独已成习惯,但仍然渴望安眠,却又无法入梦。
- 啼螀远起,疏灯半减,事上心头:蟋蟀的叫声与微弱的灯光共振,映射出心中重重的思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与情感相联系,梦境成为愁苦的象征。
- 拟人:蟋蟀的叫声似乎在诉说诗人的心事。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愁苦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邃。
意象分析:
- 红楼:象征着个人情感的寄托与孤独。
- 凉夜与风雨:代表着环境的萧索与内心的愁苦。
- 孤衾:暗示孤独与思念的交织。
- 啼螀与疏灯:共同营造出一种夜晚的孤寂与思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丝疏梦湿红楼”中的“红楼”指的是: A. 诗人的家 B. 诗人的情感寄托 C. 一座楼房 D. 一种文化象征
答案:B -
“乍过今秋”中“乍过”意为: A. 轻轻过 B. 突然经过 C. 悠然经过 D. 慢慢经过
答案:B -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愁苦 C. 希望 D. 怀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思念与愁苦。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慈铭的作品均涉及孤独与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而李慈铭则更加细腻与婉约。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李慈铭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其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意象,适合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