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途客舍》
时间: 2025-01-11 23:4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孰溪边独倚楼,江城二月似深秋。
孤云无处求亲舍,先陇何人祀首丘。
花落始知寒食过,雁归浑是夕阳愁。
故山应有王孙怨,春草凄凄没尽头。
白话文翻译:
在姑孰溪边,我独自倚靠着楼台,
这江城的二月,竟然像是深秋一样。
孤云无处去寻找栖息的地方,
先陇上又有谁在祭祀那首丘呢?
花瓣飘落,才明白寒食节已经过去,
归来的大雁,似乎也带着夕阳的忧愁。
故乡的山上,想必有王孙在怨恨,
春草凄凄,延绵无尽头。
注释:
- 姑孰:古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 倚楼:依靠在楼台上,表示一种孤独的情绪。
-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这里是诗人所处的地方。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诗人的孤独感。
- 寒食:寒食节,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
- 王孙:指王族的后代,古时常用来形容高贵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奎,明代诗人,生于明代中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诗作多涉及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当途客舍》写于诗人旅途中的感慨,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在江城的二月,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深刻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的“姑孰溪边独倚楼”,将读者引入一个孤独的空间,这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不断加深。二月的江城,正值春天,但却呈现出深秋的萧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诗中“孤云无处求亲舍”通过孤云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渴望与无奈,孤云在天空中游荡,恰似诗人漂泊的心境。接着“花落始知寒食过”,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更迭结合在一起,凸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对时间的感慨。
最后两句“故山应有王孙怨,春草凄凄没尽头”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王孙的怨恨更是对旧时的追忆,春草的无尽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无常。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姑孰溪边独倚楼:在姑孰溪旁的楼台上,独自一人倚靠,体现孤独。
- 江城二月似深秋:二月的江城居然有如深秋般的气候,表现出环境的异样与诗人的失落感。
- 孤云无处求亲舍:孤独的云彩无处归宿,映射诗人无依无靠的状态。
- 先陇何人祀首丘:在先陇上,又有谁在祭祀那座山丘,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花落始知寒食过:花瓣落下,才意识到寒食节已过,象征时间的流逝。
- 雁归浑是夕阳愁:归来的大雁似乎带着夕阳的忧愁,表现对未来的忧虑。
- 故山应有王孙怨:故乡的山中,想必有王孙在怨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 春草凄凄没尽头:春草凄凉而无尽,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孤云”“花落”来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平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大雁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景物与情感相融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展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悟,表现了孤独与忧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姑孰溪:代表孤独与遥远的故乡。
- 孤云:象征无依无靠的状态。
- 江城:指代生活的环境与季节的变迁。
- 寒食:象征传统与时间的流逝。
- 王孙怨:代表对故人的怀念与遗憾。
- 春草:象征生命的延续和无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哪个地方?
- A. 南京
- B. 姑孰
- C. 北京
-
“花落始知寒食过”中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寒食节
-
诗中提到的“孤云”象征着什么?
- A. 归属感
- B. 孤独感
- C. 快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与孤独,但以月夜的宁静与思乡之情为主线。
- 王之涣《登鹳雀楼》: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激发诗人的豪情,情感基调较为积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选》
- 《明代诗人概论》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