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

时间: 2025-01-26 06:58:57

宿雨潇潇悴客心,高窗连日滞秋阴。

一枝未遂鹪鹩托,四壁应愁蟋蟀吟。

家在淮南青桂老,门临湖水白蘋深。

鲤鱼风熟香粳早,钓艇谁撑近竹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雨潇潇悴客心,高窗连日滞秋阴。一枝未遂鹪鹩托,四壁应愁蟋蟀吟。家在淮南青桂老,门临湖水白蘋深。鲤鱼风熟香粳早,钓艇谁撑近竹林?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绵绵的夜晚,愁苦的心情更加沉重;高窗外的秋天阴云密布,几天都无法消散。一只小鸟尚未飞出树枝,四周的墙壁也因愁苦而让蟋蟀鸣叫。我的家在淮南,青翠的桂树已经苍老,门前的湖水中白蘋草茂密。鲤鱼在风中已经成熟,香气扑鼻,稻谷也早已丰收,不知哪一只小船会靠近竹林?

注释:

  • 宿雨:指夜晚的雨,潇潇的雨声。
  • 潇潇:形容细雨纷纷落下的样子。
  • :衰弱、凋零,形容心情的压抑。
  • 高窗:高高的窗户。
  • 鹪鹩:一种小鸟,常栖息于低矮的灌木丛中。
  •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白色的蘋草。
  • 鲤鱼风熟:指鲤鱼在风中成熟,暗指秋季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奎,明代诗人,与众多文人一样,生活在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思乡之情。作者居住在淮南,常常思念家乡的美好景色和丰收的季节。

诗歌鉴赏:

《宿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中的孤独与思乡。开篇以“潇潇”的细雨引入,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表现出对雨夜的沉重感受。高窗外连日的秋阴,使得诗人的心情倍感压抑。之后,诗人提到“鹪鹩”和“蟋蟀”,这些小生灵的存在似乎也在反映着他的孤独与忧愁。

“家在淮南青桂老,门临湖水白蘋深。”这一句中,诗人回忆起家乡的景象,青桂树已经苍老,湖边的白蘋草茂密,体现出一种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几句提到丰收的鲤鱼和稻谷,既表现了自然的富饶,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外而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热爱,充满了对秋天的感伤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雨潇潇悴客心:细雨在夜晚轻声落下,愁苦的心情愈加沉重。
  2. 高窗连日滞秋阴:高窗外的阴霾天气保持了好几天,秋天的气息浓厚。
  3. 一枝未遂鹪鹩托:一只小鸟尚未飞离树枝,暗示着未能实现的愿望。
  4. 四壁应愁蟋蟀吟:四周的墙壁上蟋蟀应声而鸣,愁苦的气氛弥漫。
  5. 家在淮南青桂老:我的家在淮南,那里青桂树已显老态。
  6. 门临湖水白蘋深:门前是湖水,水中生长着白蘋草,意象清幽。
  7. 鲤鱼风熟香粳早:鲤鱼在秋风中成熟,稻谷丰收的香气已经飘散。
  8. 钓艇谁撑近竹林:不知哪一只小船会驶近竹林,渴望重温平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雨比作愁苦的象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蟋蟀的吟叫被赋予了愁苦的情感,使得环境与心情相辅相成。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鸟鸣、桂树、湖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宿雨:象征烦恼与忧愁。
  • 鹪鹩:代表对自由的渴望与未能实现的梦想。
  • 白蘋: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
  • 鲤鱼与香粳:象征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窗”指的是什么?

    • A. 窗子
    • B. 高处的窗户
    • C. 窗帘
    • D. 窗口
  2. 诗人对家乡的感情如何?

    • A. 忘却
    • B. 思念
    • C. 厌烦
    • D. 不在乎
  3. 诗中的“鲤鱼”象征着什么?

    • A. 失落
    • B. 丰收
    • C. 绝望
    •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郭奎的《宿雨》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孤独,但前者更多地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与对友人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郭奎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