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忆西岩访旧》
时间: 2025-01-11 21:39:30意思解释
重忆西岩访旧
作者:郭奎 〔明代〕
原文展示:
摐甗声中宿雨晴,
白云闲傍马头生。
东邻茅屋新烟起,
南涧石桥春水平。
野鸟见多还问姓,
山花开尽不知名。
故人宅近青松下,
未到柴门已出迎。
白话文翻译:
在铛铛的饭煲声中,宿夜的雨已停,
白云悠闲地缠绕在马头旁。
东边邻居的茅屋冒出了新的炊烟,
南边的小溪石桥上春水平缓。
田野中的鸟儿见得多了,反而还来问我的姓氏,
山中的花儿已经开尽,我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
老朋友的家就在青松之下,
我还未到柴门,他早已出门迎接。
注释:
- 摐甗声:指炊具发出的声响,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宿雨晴:宿夜的雨已经停了,表示天气转好。
- 白云闲傍:白云悠闲地靠近,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茅屋新烟起:描述了邻居家冒出的炊烟,象征着生活的温暖。
- 春水平:春天的水面平静,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
- 问姓:野鸟对人类的好奇与亲近。
- 山花开尽:山里的花朵已经开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青松下:故人家就在青松的庇护下,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老友重逢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奎,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重访故友之时,表达了对往昔友谊的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朋友的珍视。
诗歌鉴赏:
《重忆西岩访旧》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情的抒情诗,诗人在清晨的宁静中,回忆起与老友相聚的美好情境。开头的“摐甗声中宿雨晴”,以细腻的生活场景引入,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雨后清新的空气与生活的气息。接着,白云悠闲地环绕在马头旁,诗人用“闲”和“傍”两个字,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中描绘的村庄生活场景,东邻的茅屋冒起新烟,南涧的石桥水面平稳,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和谐。野鸟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生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两句提到故人宅近青松下,未到柴门已出迎,表现出老朋友之间的亲密与温暖,传递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的温暖。诗人在自然中寻觅友谊,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摐甗声中宿雨晴:从生活的琐事入手,展现一种细致的生活情景。
- 白云闲傍马头生:将自然与生活相结合,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 东邻茅屋新烟起:对邻居生活的温暖描写,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安详。
- 南涧石桥春水平:通过水的平静,反映出春日的宁静与和谐。
- 野鸟见多还问姓: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山花开尽不知名: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自然无常的感慨。
- 故人宅近青松下:友谊的温馨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
- 未到柴门已出迎:展现友谊的真挚,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悠闲”,将云与人的状态相结合,增加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野鸟问姓,赋予了自然生命,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摐甗声:生活的气息,温暖的家庭氛围。
- 白云:自由与宁静,象征着悠闲的生活状态。
- 茅屋、新烟:农村生活的温馨,家园的安详。
- 春水:代表生机与希望。
- 野鸟:自然的生动,人与自然的亲密。
- 青松:象征着坚韧与长久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摐甗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饭煲声
D. 鸟鸣声 -
诗中“南涧石桥春水平”中,春水象征着什么? A. 哀伤
B. 生机
C. 荒凉
D. 忧愁 -
诗人在描述故人时用到的自然意象是什么? A. 竹子
B. 青松
C. 桃花
D. 柳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郭奎的《重忆西岩访旧》与李白的《赠汪伦》,两者都展现了乡情与友情,但郭奎更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