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学圃》
时间: 2025-02-04 15:27: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学圃
作者:黄永 〔清代〕
方欲为农,且先学圃,舍旁隙地堪犁。
青青绿竹,抽笋傍檐低。
都是桃红李白,要添些奴橘梅妻。
殷勤向,东邻乞取,罗列满墙西。
怪山翁多事,花台左右,插槿编篱。
有二三童稚,名叚名稽。
自起临流抱瓮,长浇灌嫩蕊新荑。
他年好,双柑斗酒,扶杖听黄鹂。
白话文翻译
我本想要当农夫,先要学会种植,旁边的空地正好可以犁耕。
青青的竹子,低矮的地方长出嫩笋。
桃花和李花都开了,我想再添些橘子和梅子。
我殷勤地向东邻请求,想要把它们都种满墙头。
真怪那个山里的老翁,没事总是过来,花台两旁插着槿花,编了篱笆。
有两个小孩,名叫叚和稽。
他们自起身到小河边抱着瓦罐,长时间浇灌嫩蕊和新芽。
将来好的日子,双柑对饮,拄着拐杖听黄鹂的歌声。
注释
- 欲为农:想要从事农业。
- 学圃:学习怎样耕种。
- 青青绿竹:形容竹子生长茂盛。
- 抽笋:竹子长出嫩笋。
- 桃红李白:桃花红,李花白,形容春天的花开。
- 奴橘梅妻:想要种植橘子和梅子。
- 殷勤向东邻乞取:热情地向邻居请求。
- 怪山翁多事:形容山里的老翁多管闲事。
- 童稚:小孩子。
- 长浇灌嫩蕊新荑:长时间浇灌嫩芽和新生的植物。
- 双柑斗酒:两人对饮,享受快乐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永,清代诗人,作品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农业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学圃》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与热情。开篇以“方欲为农,且先学圃”引入,表达了对土地的珍视和对农业知识的渴求,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青青的竹子和低矮的嫩笋,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在描绘桃花和李花的同时,诗人又渴望丰富自己的果园,想要添种橘子和梅子,这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东邻乞取”则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温情和友好。而“怪山翁多事”,则在幽默中流露出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对生活琐事的无奈。最后,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结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露出浓厚的田园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欲为农,且先学圃:诗人想从事农业,但首先要学习种植的技巧。
- 舍旁隙地堪犁:旁边的空地很适合耕作。
- 青青绿竹,抽笋傍檐低:竹子郁郁葱葱,低矮的地方长出嫩笋。
- 都是桃红李白:花开得正艳,桃花红如火,李花白如雪。
- 要添些奴橘梅妻:想要在果园里多种几棵橘子和梅树。
- 殷勤向,东邻乞取:热情地向邻居请求。
- 罗列满墙西:想把种植的果树排列得满墙都是。
- 怪山翁多事:山中老翁多管闲事。
- 花台左右,插槿编篱:花台两边插上槿花,编了篱笆。
- 有二三童稚,名叚名稽:有几个小孩,名字叫叚和稽。
- 自起临流抱瓮:他们自己到小河边抱着瓦罐。
- 长浇灌嫩蕊新荑:长时间浇灌嫩芽和新生的植物。
- 他年好,双柑斗酒:将来好日子,双柑对饮。
- 扶杖听黄鹂:拄着拐杖,听黄鹂鸟的歌唱。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桃红李白”比喻春天的花开。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如“怪山翁多事”。
- 对仗:如“青青绿竹,抽笋傍檐低”,形成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体现了田园诗的典型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生机。
- 桃红李白: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力与美好。
- 橘梅:象征丰收与希望。
- 童稚:童趣与纯真,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想要从事什么职业?
- A. 书法家
- B. 农夫
- C. 画家
-
诗中提到的“桃红李白”分别指什么?
- A. 桃花和李花
- B. 桃子和李子
- C. 桃树和李树
-
“怪山翁多事”中的“山翁”指的是?
- A. 一个老农
- B. 一个山里的老人
- C. 一个诗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山中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展现田园生活。
- 《江雪》(柳宗元):表现对孤独与自然的感悟,具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满庭芳 学圃》: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满庭芳》则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赏析》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