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5-01-27 04:29:36意思解释
摸鱼儿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搯得如许。
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
君何苦。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
江东烟树。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乾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
灯前一队儿女。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
浑无据。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
两家后主。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白话文翻译:
是谁家的高人,技艺绝伦,演奏得如此动人?
那半弯月下的冷清物事,令我感伤今昔的变迁。
你何必如此悲伤?你难道没有看到,青衫老者已是迟暮之年?
江东的烟树在眼前,纵使不听琵琶曲,也难以寻觅那曾经流下的珠泪。
凄凉啊,恰似秋夜中我掩面而泣。
灯下那对儿女,忽然间,凉风吹动瓦片,千年老狐在喃喃细语。
一切都没有依据。你难道没有看到,心中结绮的梦皆已成尘土?
那两位后主,哪怕听过一两三声,也曾离去,撇下了家乡。
注释:
- 檀槽: 用檀木制成的乐器槽,指古琴。
- 青衫: 指身穿青衫的文人,象征老者。
- 江东烟树: 指江东地区的树木,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
- 珠泪: 指眼泪,象征悲伤和思念。
- 秋宵掩泣: 在秋夜里掩面而泣的情景,表现凄凉。
- 千岁老狐: 形容老者或智慧之者,意在传达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90),清代诗人、词人,生于福建,擅长词和赋,作品多抒发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的时期,诗人借助古琴的音乐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摸鱼儿》通过音乐的意象,引出对历史、个人命运,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开头以“是谁家本师绝艺”引入,表现出对高人绝艺的赞叹,紧接着通过“半弯逻逤无情物”表达对无情历史的感伤。整首词情感真挚而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世的无奈。
词中“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不仅描绘了青衫老者的形象,还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再如“江东烟树”与“珠泪曾乾处”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的无情。
结尾部分,诗人再次强调一切都是无凭无据的,暗示历史的虚无与人生的无常。“两家后主”为指王谢家族的兴衰,表明即使是声名显赫的人物,也难逃命运的无常。整首词情感层次丰富,意象交错,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搯得如许: 赞叹某位高人的琴艺。
- 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 描述无情的历史物事,引发思古之情。
- 君何苦: 疑问对方为何如此悲伤。
- 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 提醒对方时间已晚,青衫老者已衰老。
- 江东烟树: 描绘江东的景色。
- 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乾处: 即使不听琴声,也难忘那份悲伤。
-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 比喻自己的悲伤。
- 灯前一队儿女: 描述灯下的儿女,寓意传承与希望。
- 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 突然的凉风,似乎传达着古老的智慧。
- 浑无据: 一切都是无凭无据,感叹历史的无常。
- 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 诗人感慨心中理想已成尘土。
- 两家后主: 提及历史人物的兴衰。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悲伤比作秋夜的泪水。
- 拟人: “千岁老狐人语”,赋予老狐以说话的能力,传达智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历史的意象,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檀槽: 象征高雅文化与技艺。
- 青衫: 代表老者与过往的历史。
- 江东烟树: 体现江南的自然美。
- 珠泪: 象征思念与悲伤。
- 秋宵: 代表孤独与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檀槽”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药材
答案: A
-
“青衫已是人迟暮”中“青衫”指的是?
- A. 青色的衣物
- B. 年轻人
- C. 老者
答案: C
-
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与快乐
- B. 悲伤与怀念
- C. 争斗与胜利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摸鱼儿》在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为欢快,后者则显得沉重和悲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