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其一 中秋旅寓,寂寥寡欢,对月抒怀,爰成斯制》
时间: 2025-01-27 03:58: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其一 中秋旅寓,寂寥寡欢,对月抒怀,爰成斯制
作者: 李炳灵 〔清代〕
算悠悠离家岁月,转眴蟾圆五度。
良辰又屈中秋节,喜见冰轮缟素。
愁欲诉。听笑语喁喁,是人家儿女,秋心如许。
对半榻孤灯,今夕何夕,乱蛩鸣断础。
帘低户。吟到坡仙水调,琼楼玉宇何处。
乾坤板荡真多事,直觉筹安无具。
君应悟。譬皓魄当空偏有浮云聚。
金瓯可固。正良夜好天,茫茫百感,叹不如归去。
白话文翻译:
算算离家已经这么多年,月亮已经圆满出现了五次。又到了中秋佳节,喜见那洁白的圆月。
心中愁绪难以诉说,耳边传来欢声笑语,那是人家的儿女,秋天的心情竟如此。
对着半榻的孤灯,今晚是什么夜晚,耳边只听见乱虫的鸣叫。
帘子低垂,窗户紧闭。吟唱至坡仙的曲调,琼楼玉宇又在何处?
天地之间真是多事,心里觉得安稳无从具备。
你应该明白,月亮当空偏偏有浮云聚集。
金瓯本可以稳固。好一个良夜,心中却茫茫百感,叹息不如归去。
注释:
- 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
- 转眴:指时间的流转与变化。
- 良辰:美好的时光。
- 冰轮:指月亮,形象比喻。
- 愁欲诉:心中愁苦,想要倾诉。
- 喁喁:形容细语的声音。
- 蛩鸣:指蟋蟀的鸣叫。
- 琼楼玉宇:形容美丽的楼阁和宫殿。
- 乾坤板荡:形容社会动乱,政局不安。
- 金瓯:比喻美好的生活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炳灵,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中秋节之际,诗人旅居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借助明月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摸鱼儿》通过对中秋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开头以时间的流逝为引,抒发了对离家多年的感慨,五次的圆月象征着时间的循环与无情。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而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明月却感到孤独与寂寞,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诗中提到的“喁喁”笑语,显示出他人家庭的温馨,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愁苦。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孤灯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迷茫与无助。“琼楼玉宇何处”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最后一句“叹不如归去”,表达了归乡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故乡和团圆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算悠悠离家岁月”:时间漫长的流逝,令人感慨万千。
- “转眴蟾圆五度”:月亮圆满已经历五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良辰又屈中秋节”:再度迎来了中秋美好的时光。
- “愁欲诉”:心中的愁苦想要倾诉。
- “听笑语喁喁”:耳边传来的他人欢声笑语。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轮”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拟人:如“愁欲诉”,将愁苦拟人化,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琼楼玉宇何处”,形成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表现了人对亲情与归属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乡,是中秋节的主要象征。
- 孤灯:代表孤独与寂寞,映射诗人的内心感受。
- 笑语:象征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浮云:比喻人生中的变幻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冰轮”指代什么?
- A. 太阳
- B. 星星
- C. 月亮
- D. 云彩
-
诗人在中秋节感到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 D. 疲倦
-
“琼楼玉宇”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生活
- B. 严寒的天气
- C. 诗人的家乡
- D. 良好的时光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月亮的感慨与思念,但更多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时代的动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炳灵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与诗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