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游罗浮山》
时间: 2025-02-04 16:1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游罗浮山
作者:苏辙 〔宋代〕
客迷堕涧逢玉京,
云行夭乔风号鸣。
暗中过尽石髓滑,
惊喜观阙朝霞明。
东坡南去类此客,
挤者力尽非求生。
偶然濒海少氛气,
复有福地容躬耕。
诸侯历聘谢鲁叟,
茅檐燕坐师老彭。
天枢旋结日珠重,
人寰下视鸿毛轻。
俗缘渐觉冰雪解,
元气户复蛟虬狞。
远游脱屣入盖竹,
初怪长史留家庭。
后来玉斧小儿子,
亦入真诰参仙经。
试令子弟学诸许,
还家不用剑阁铭。
洞天闻亦有图籍,
但恐未免如公卿。
此心愿与世无事,
不愿与世平不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罗浮山游历的经历与感受。诗中提到,旅客在山涧中迷失,偶然遇见了玉京,云在高空中飘动,风声如号角般响亮。经过光滑的石头,惊喜地看到朝霞映照着高阙。东坡(苏东坡)南去,和我一样都是这样的旅客,努力挤出一口气,却并非为了生存。偶尔在海边感受到清新的气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心耕作的福地。诸侯曾多次礼聘谢鲁叟,而我则坐在茅檐下,和师老彭一起交流。天枢星转动,日珠在天上沉重地旋转,俯瞰人间,感觉鸿毛般轻。渐渐地,世俗的羁绊像冰雪般融化,元气的门户又重新开阖。远游时脱下鞋子,走入竹林,起初对长史(王羲之)留在家中的生活感到奇怪。后来,听说玉斧(指神仙)的小儿子也在学习真经。我希望我的子弟们也能学习这些,而不需要在剑阁铭上留下名号。洞天的书籍也有很多,只是担心不能逃避官场的纷争。这颗心只希望与世无事,不在乎与世的平和或纷争。
注释
- 玉京:传说中的仙境。
- 夭乔:形容高大的树木。
- 暗过:默默经过。
- 阙:高楼的意思,通常指宫阙。
- 东坡:指苏东坡,作者的兄长苏轼。
- 诸侯历聘:许多诸候多次邀请。
- 谢鲁叟:谢安与鲁肃,指代隐士。
- 茅檐:草屋的屋檐。
- 天枢:北斗星的一个星宿,象征天体的循环。
- 元气:天地间的生气。
- 脱屣:脱掉鞋子,表明放松心情。
- 真诰:指道教的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与兄长一起,开创了“苏门四学士”,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游历罗浮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对当时士人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诗歌鉴赏
《次韵子瞻游罗浮山》一诗,展现了苏辙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中开篇即用“客迷堕涧”引入,描绘了一个迷失在山间的旅人形象,带有一种孤独与迷茫。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云行夭乔风号鸣”,生动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作者在描述中夹杂个人感受,表现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诗中还提到东坡(苏轼)的南去,暗示了两兄弟在生活选择上的不同,进一步探讨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此心愿与世无事,不愿与世平不平”,道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示了古代士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迷堕涧逢玉京:描述旅人在山涧中迷失,偶然遇见了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云行夭乔风号鸣:描绘了高耸的树木与飘动的云,风声如同号角,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
- 暗中过尽石髓滑:指静静地经过光滑的石头,暗示旅途的艰辛。
- 惊喜观阙朝霞明:看到高阙上朝霞的美景,感到惊喜。
- 东坡南去类此客:提到苏轼,暗示他与兄长的相同经历。
- 挤者力尽非求生:旅途中拼尽全力,但并非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理想。
- 偶然濒海少氛气:偶然来到海边,感受到清新的气息。
- 复有福地容躬耕: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可以安心耕作。
- 诸侯历聘谢鲁叟:提及隐士受到诸侯的邀请,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茅檐燕坐师老彭:在茅草屋檐下与师老彭坐在一起的闲适场景。
- 天枢旋结日珠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天体的循环与变化。
- 人寰下视鸿毛轻:表达人间的琐事在宇宙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 俗缘渐觉冰雪解:对世俗羁绊的解脱,感受到心灵的自由。
- 元气户复蛟虬狞:表述天地之间的生气与变化。
- 远游脱屣入盖竹:在远游时,放松心情,走入竹林。
- 初怪长史留家庭:对长史在家中隐居生活的好奇。
- 后来玉斧小儿子:提到神仙的后代也在修道,暗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试令子弟学诸许:希望子弟学习道理,而非追求名利。
- 还家不用剑阁铭:表达对名利的淡泊。
- 洞天闻亦有图籍:提到道教的经典与图籍。
- 但恐未免如公卿:担心学习道教后仍逃不出官场的纷争。
- 此心愿与世无事:最终表明希望与世无争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寰下视鸿毛轻”,将人间事务比喻成鸿毛,表现其微不足道。
- 拟人:如“云行夭乔”,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东坡南去类此客,挤者力尽非求生”的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京:象征理想境地与人间的美好。
- 云:象征自由与灵动。
- 朝霞: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茅檐:象征归隐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王羲之
-
“此心愿与世无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名利的向往
- B. 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 C. 对权力的渴望
-
“云行夭乔”中的“夭乔”指的是什么?
- A. 高大的树木
- B. 轻盈的云朵
- C. 明亮的星星
答案
- A. 苏轼
- B. 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 A. 高大的树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描写山水之美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赠卫八处士》(王维)与《次韵子瞻游罗浮山》:两首诗均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苏辙则融入了更多的人生哲理与个人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轼与苏辙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