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景仁丙辰除夜》

时间: 2025-04-28 15:19:31

数举除夜酒,稍消少年豪。

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浊醪。

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

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数举除夜酒,稍消少年豪。
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浊醪。
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
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

白话文翻译:

在除夕之夜,举杯畅饮,稍稍消减了年轻时的豪情。
浮动的光影仿佛寄托在流水中,微妙的道理又像被浊酒所掩埋。
微弱的阳光尚未透出土地,纷飞的大雪如鹅毛般飘落。
我想问问这冰霜的坚韧,等到春天来临,它能保持多久呢?

注释:

  • 除夜:指除夕夜,农历年的最后一夜。
  • 少年豪:年轻时的豪情、气概。
  • 浮光:光影,浮动的光线。
  • 浊醪:指浑浊的酒。
  • 微阳:微弱的阳光。
  • 鹅毛:形容大雪轻柔而飘落的样子。
  • 冰霜劲:冰霜的坚韧、强劲。

典故解析:

  • 除夜:古代文人常在此时作诗,寓意辞旧迎新,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对过去的回顾。
  • :古人谈及酒多与豪情、志向联系在一起,此处表明年轻时的放纵与豪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文、词均有成就,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丙辰年除夕,正值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人心思变,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次韵景仁丙辰除夜》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人在除夕之际,举杯畅饮,追忆青春的豪情,似乎在回顾年轻时的放纵与无畏。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意识到,这种豪情在时间的冲刷下显得微不足道。诗中“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浊醪”一句,意象独特,流光溢彩的瞬间如同流逝的时光,有着难以捉摸的深刻道理,而这些道理又往往在浑浊的酒中被掩埋,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哲理。

“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除夕夜的景象,微弱的阳光尚未显现,象征着新年的希望尚未来临,而飞舞的大雪则显示出冬季的严寒与萧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最后一句“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则引发了更深层的思考,冰霜的坚韧是否能抵挡春天的到来?这既是对自然界的探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确定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举除夜酒:在除夕夜,频频举杯畅饮。
  2. 稍消少年豪:这酒稍微消解了我年轻时的豪情。
  3. 浮光寄流水:那浮动的光影似乎寄托在流动的水中。
  4. 妙理付浊醪:那些深奥的道理被浑浊的酒掩埋。
  5. 微阳未出土:微弱的阳光还未透出泥土。
  6. 大雪飞鹅毛:大雪如同鹅毛一般飘飞。
  7. 试问冰霜劲:我想问问这冰霜的坚韧。
  8. 春来能久牢:等到春天来临,它能保持多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光寄流水”,把光影比作流水中的寄托,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通过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岁月的珍重与对新年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除夜酒:象征着庆祝与回顾,反映出对过去的追忆。
  • 浮光与流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难以捉摸的生命真理。
  • 微阳与大雪:象征着希望与现实的矛盾,体现出春天的希望与冬天的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除夜”是指哪一天?

    • A. 除夕
    • B. 初一
    • C. 中秋
    • 答案:A
  2. “浮光寄流水”中的“浮光”指的是什么?

    • A. 流动的水
    • B. 光影
    • C. 酒
    • 答案:B
  3. 诗中提到“大雪飞鹅毛”,这个比喻主要形容什么?

    • A. 雪的重量
    • B. 雪的轻盈与飘落
    • C. 雪的颜色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辙的诗更加沉思与内省,而李白则更显豪情与豪放。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角度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诗文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