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对郗人气已真,
晚依丘壑更无伦。
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
白话文翻译:
我静静地躺着,面对着郗(音xi,指郗士)的气度,已经感到非常真实。
黄昏时分,依偎在山丘和沟壑之间,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比。
不需要再和清谈的朋友交往,他本身就是江东第一的人物。
注释:
- 郗人:指郗士,可能是指古代某位高人或隐士,象征着清高的气质。
- 气已真:气质、气度已经真实,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修养。
- 丘壑:指山丘和沟壑,象征着自然的景色。
- 清言侣:清谈的朋友,指那些只会空谈而无实际能力的人。
- 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历史上多有文人雅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真挚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友谊、自然的深刻思索之际。诗中对郗人的赞美,体现了他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郗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卧对郗人气已真”,表现了诗人与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欣赏,而“晚依丘壑更无伦”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最后两句“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则显示出诗人对清谈的厌倦和对真正友谊的珍视,强调了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全诗语言简练且富有哲理,既有景物描写,又有情感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对郗人气已真:诗人静卧,面对郗人,感受到其真实的气质,表现了对郗人的崇敬。
- 晚依丘壑更无伦:在黄昏时分,依偎在山丘与沟壑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明诗人与自然的融合。
- 不须复预清言侣:不再需要那些只会空谈的朋友,表达了对真正友谊的渴求。
- 自是江东第一人:强调郗人乃是江东最杰出的人物,显示了对其品德和才华的高度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郗人比作“江东第一人”,突出了其卓越的地位。
- 对仗:如“晚依丘壑”与“卧对郗人”,展示了诗人的对称美感。
- 隐喻:用自然景物(丘壑)象征内心的宁静和高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高人隐士的赞美和对真正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以及对浮华生活的厌倦,体现了宋代文人清高的情操。
意象分析:
- 郗人:象征智慧和高洁的品德。
- 丘壑:象征自然的宁静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 江东:代表文化的发源地,暗示着文人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郗人代表什么样的人物? A. 只会清谈的人
B. 高洁的隐士
C. 平庸之辈
D. 诗人自己 -
诗中提到的“丘壑”指的是什么? A. 山丘和沟壑
B. 城市繁华
C. 人生的道路
D. 书本知识 -
作者对郗人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崇敬
C. 疏远
D. 恶搞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历史的深刻关系。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然而王之涣更侧重壮阔的景象与豪情,苏辙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苏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