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辰州东园水乡 赵蕃 〔宋代〕
往日苍苔满废墙, 只今新绿涨芳塘。 不唯新种荷成柄, 更复添栽柳作行。 墨客休题洛神赋, 主人政念水仙王。
白话文翻译:
昔日废弃的墙面上长满了苍苔, 如今新绿的植物填满了美丽的池塘。 不仅新种的荷花已经长出了茎, 还增加了成排的柳树。 文人墨客们不必再题写《洛神赋》, 因为主人正思念着水仙王。
注释:
- 苍苔:指青苔,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 废墙:废弃的墙,指荒废的地方。
- 新绿:指新长出的绿色植物。
- 芳塘:美丽的池塘。
- 荷成柄:荷花长出了茎。
- 柳作行:成排的柳树。
- 墨客:文人,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洛神赋:东汉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描写洛水女神。
- 水仙王:可能指水中的神灵或美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是在辰州(今湖南沅陵)东园游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水仙王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辰州东园水乡的景色变化,从废墟到生机勃勃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环境的改善的喜悦。同时,诗中的“水仙王”可能暗指作者对某种理想或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辰州东园水乡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首两句对比了过去的荒凉与现在的繁荣,苍苔满废墙与新绿涨芳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复苏。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生长和柳树的成排,增添了诗意和美感。最后两句提到《洛神赋》和水仙王,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文学艺术的尊重。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日苍苔满废墙:过去废弃的墙面上长满了苍苔,描绘了荒凉的景象。
- 只今新绿涨芳塘:现在新绿的植物填满了美丽的池塘,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 不唯新种荷成柄:不仅新种的荷花已经长出了茎,强调了自然的生长。
- 更复添栽柳作行:还增加了成排的柳树,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 墨客休题洛神赋:文人墨客们不必再题写《洛神赋》,暗示了此处的美景已经足够吸引人。
- 主人政念水仙王:因为主人正思念着水仙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往日与只今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复苏。
- 拟人:将新绿的植物拟人化,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活力。
- 典故:提到《洛神赋》,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苍苔:象征荒凉和时间的流逝。
- 新绿:象征生机和希望。
- 荷成柄:象征自然的生长和美丽。
- 柳作行:象征诗意和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苔”象征什么? A. 生机 B. 荒凉 C. 美丽 D. 时间
- 作者提到《洛神赋》的目的是什么? A. 赞美洛神 B. 暗示此处美景 C. 表达对文学的尊重 D. 思念水仙王
- 诗中的“水仙王”可能指什么? A. 水中的神灵 B. 美丽的象征 C. 文学作品 D. 主人
答案:
- B. 荒凉
- B. 暗示此处美景
- B. 美丽的象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的宁静与自然美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赋辰州东园水乡》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赵蕃的诗更注重景色的变化和生机,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宁静和隐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