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时间: 2025-01-11 11:0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
慈乌哑哑清夜啼,
飞来飞去无枝栖。
天空月冷声惨切,
更深夜永情悲悽。
东家织妇年三五,
良人万里操干橹。
冬衣未寄春复临,
机杼劳劳不胜苦。
耳边忽听慈乌声,
炎炎万感焚中扃。
掀襟抆泪罢机杼,
披帘促步趋前庭。
悲悲咽咽对乌说,
莫向清宵学啼血。
妾夫别去三踰年,
鱼雁迢迢至今绝。
愿乌将妾相思情,
西飞啼向夫郎听。
夫能听兮妾情达,
妾情达兮夫心宁。
夫宁岂欲终忘返,
恩义须期两无赧。
夫能努力树功名,
白发归来未为晚。
白话文翻译
慈乌在清冷的夜里哑哑地啼叫,
飞来飞去却无处栖息。
天空的月光冷冷的,声音凄惨,
越深的夜晚越是令人感到悲哀。
东边的家中,织女年纪三五,
丈夫远在万里之外操劳着橹。
冬衣未能寄送,春天又来了,
织机声声中,劳累不堪,苦不堪言。
耳边忽然听到慈乌的啼声,
心中万般感受如同火焰般焚烧。
掀起衣襟抹去泪水,停下织机,
披开窗帘快步走向前庭。
悲伤地对着乌鸦诉说,
不要在清冷的夜晚学我啼泣。
我丈夫离开已三年有余,
鱼雁的音信至今杳无音信。
愿你把我的思念情愫,
向西飞去,啼叫让他听见。
如果他能听到我的情意,
我的情意能达到他心中,
他又怎会想要永远忘却,
恩义之情更应无愧于心。
如果他能努力追求功名,
即便白发苍苍归来也不算晚。
注释
- 慈乌:指的是一种乌鸦,常被视为哀鸣的象征。
- 哑哑:形容乌鸦的叫声,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机杼:指织布的工具,这里象征着女主人公的辛劳。
- 鱼雁:古人用鱼和雁来比喻书信,表示音信的往来。
- 恩义:情义、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原吉,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许多家庭因战乱而分离,诗人通过对慈乌的描绘,表达了对离散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乌夜啼》通过慈乌的哀鸣,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悲痛。诗中的织女,因丈夫远离而独自操劳,生动地刻画了她的孤独与无奈。第一部分以乌鸦的啼叫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愈发浓烈,反映出女性在战争与离别中的悲惨命运。
诗人巧妙地运用音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莫向清宵学啼血”一句,既是对乌鸦的劝诫,也是对自身悲痛的自我反思。整首诗通过对比,突出女主人公的坚韧与脆弱,既有对离别的无奈,又有对未来重新团聚的希冀,形成鲜明的情感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乌鸦在清夜中孤独地啼叫,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描写织女的孤独与辛劳,表现出对丈夫的思念。
- 第三联表达了对音讯不通的失望与心中的煎熬。
- 后半部分则通过劝诫乌鸦,表达了对丈夫的希望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乌鸦赋予人类情感,使其更具悲剧色彩。
- 对仗:如“冬衣未寄春复临”,对照出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比喻:将鱼雁比作消息,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感伤与对团聚的渴望,反映了女性在历史变迁中面临的苦楚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慈乌:象征离别与思念。
- 月:冷清,烘托孤独感。
- 机杼:体现辛劳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慈乌”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离别
- C. 战争
- 答案:B
-
诗人是在哪个朝代创作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答案:C
-
“莫向清宵学啼血”这句的意思是?
- A. 不要在夜晚哭泣
- B. 不要向乌鸦学习
- C. 不要在悲伤中沉沦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而《乌夜啼》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孤独的环境,展现了更为深沉的哀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夏原吉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