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韵王寿翁》
时间: 2025-02-04 14:0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次韵王寿翁
于石 〔宋代〕
半年饮菊试仙方,
安用狂歌赋玉堂。
乌帽任教今日落,
紫萸不改旧年香。
人生还有几重九,
世事都归一醉乡。
千古渊明呼不醒,
天涯风雨暗浔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怀。重阳时节,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但依然可以饮菊花酒来寻求长生不老的仙方,何必在华丽的酒楼上狂歌呢?尽管戴着乌帽(象征重阳节的传统),今天的节日却已悄然流逝;而那香气四溢的紫萸花,依旧如往年般芬芳。人生中还有多少个重阳节呢?世事最终都归于一场醉梦。千古的陶渊明也无法唤醒醉梦中的人,而此时此刻,天边风雨迷蒙,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注释
- 饮菊:饮用菊花酒,重阳节习俗,以求长寿。
- 狂歌赋玉堂:狂歌在华丽的酒楼上吟唱,指的是奢华的享乐。
- 乌帽:指重阳节时戴的帽子,象征节日。
- 紫萸:紫萸花,重阳节的花卉,象征吉祥长寿。
-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象征长寿。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和诗作闻名。
- 浔阳:指浔阳江,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是诗人感慨身世的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于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次韵王寿翁》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在重阳节的饮酒活动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开头两句提到饮菊和狂歌,揭示了重阳节的习俗与氛围,表现出一种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对这种奢华享乐的态度逐渐转向了反思,提出“安用狂歌赋玉堂”的疑问,表达了对世俗享乐的淡然与超然。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乌帽与紫萸的对比,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奈。乌帽象征着节日的传统,但其“今日落”的现实却让人感到节日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紫萸的香气依旧,似乎在暗示着美好的事物虽常在,但终究难以持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探讨人生中重阳节的稀少,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感慨,最终落入“一醉乡”的境地,反映出对现实的逃避。最后一句“千古渊明呼不醒”,则是对陶渊明的崇敬,认为即使是这样一个追求隐逸生活的人,也无法逃脱人生的苦涩。
整首诗通过节日的场景,结合诗人的哲思,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又含蓄,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年饮菊试仙方:指重阳节饮菊,象征长生不老。
- 安用狂歌赋玉堂:质疑奢华的酒宴与狂歌的意义。
- 乌帽任教今日落:重阳节的传统已经过去,表达时间的流逝。
- 紫萸不改旧年香:紫萸花的香气仍在,象征永恒的美好。
- 人生还有几重九:反思人生中重阳节的稀少。
- 世事都归一醉乡:世事最终都化为梦幻。
- 千古渊明呼不醒: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虽好,但也难以逃离现实。
- 天涯风雨暗浔阳:描绘身处困境的感受,风雨交加,暗示人生的艰难。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出现的对仗句式,如“饮菊试仙方”与“狂歌赋玉堂”,展现了诗人的工整与韵律感。
- 比喻:将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比作对生命的追求,具有象征意义。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逝去,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世俗享乐的反思,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长寿与节日的庆祝。
- 乌帽:代表传统与时间的流逝。
- 紫萸:象征美好与回忆。
- 醉乡:暗示对现实的逃避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紫萸”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长寿
C. 哀伤
答案:B -
“千古渊明呼不醒”中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于石的《九日次韵王寿翁》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与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也都倾向于自然清新,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唐诗三百首》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九日次韵王寿翁》的情感和内涵,并在诗词学习中获得灵感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