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真佳节,年年长赋诗。
深惭鹤发老,每与菊花期。
帽落无人拾,酒狂聊自持。
丰年余社瓮,天意念衰羸。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真是个好节日,年年我都写诗来庆祝。
我感到深深的惭愧,头发已如白鹤般苍老,
每次与菊花相会,内心总是感慨万千。
帽子掉了也无人捡起,喝酒时我也只能自我安慰。
丰收的年份还有酒坛子,但天命却让我感到衰老无力。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传统的登高和赏菊的日子。
- 真佳节:真是个好节日。
- 深惭:深感惭愧。
- 鹤发:比喻苍老的白发。
- 帽落无人拾:帽子掉落了却没有人去捡,暗指孤独和无人关心。
- 酒狂:喝酒时的狂欢,指酗酒或放纵的状态。
- 丰年:丰收的年份。
- 社瓮:社坛的酒坛子,表示庆祝丰收的酒。
- 天意念衰羸:天意让我感到衰弱和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苏辙以诗词、散文、书信等文学作品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作中的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衰老的感慨。重阳节是古老的节日,诗人每年都借此机会抒发情感。此时,正值丰收季节,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惆怅,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九日三首》展现了苏辙对于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然而在这欢庆的节日中,诗人却感到深深的惭愧和孤独。他用“鹤发”来比喻自己已然苍老,似乎在讽刺人生的短暂和无情。每年与菊花相会,原本是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但诗人却感到时光荏苒,令他心生惆怅。
诗中“帽落无人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仿佛在说,即使自己醉酒狂欢,却也难掩内心的寂寞。这种孤独感和对岁月的无奈交融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最后,诗人提到“丰年余社瓮”,虽有丰收的喜悦,却因“天意念衰羸”而感到一丝无奈,传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思考与接受。
整首诗在欢庆与惆怅之间游走,体现了苏辙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也有对生命流转的无奈,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真佳节:开篇即点明节日,显示出重阳节的重要性和美好。
- 年年长赋诗:表达自己每年都在这个节日写诗,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与热爱。
- 深惭鹤发老:自谦地表达对自己年龄的感慨,尤其是对比年轻时的自己。
- 每与菊花期:重阳节赏菊的习俗,隐含着对时光的追忆。
- 帽落无人拾:象征孤独,暗示即使在欢庆中也感到无人关心。
- 酒狂聊自持:醉酒时的狂欢与自我安慰,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丰年余社瓮:在丰收的背景下,暗示着对生活的享受。
- 天意念衰羸:结尾的感慨,反映出对命运的思考,突显人易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鹤发”比喻苍老,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欢庆的节日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深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反思,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珍惜与对命运的无奈。它在欢庆与惆怅之间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复杂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节:象征长寿与团圆。
- 菊花:代表坚韧与高洁,常与重阳节相联系。
- 酒:象征欢庆与放纵,同时也反映孤独感。
- 鹤发:象征老年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A. 八月八日
B. 九月九日
C. 十月十日
D. 十一月十一日 -
诗中提到的“帽落无人拾”意指什么? A. 喜庆的场合
B. 孤独和被忽视
C. 美好的回忆
D. 年轻的心态 -
“天意念衰羸”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命的庆祝
B. 对命运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感,但更强调家国之思。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而温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