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晦日雨忽杂霰》

时间: 2025-04-28 15:00:58

九月霰维集,南方见未曾。

马寒添瑟缩,我瘦益崚嶒。

穷相有如此,昔人谁似能。

树深鸦屡落,滩远雁相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晦日雨忽杂霰
作者: 赵蕃 〔宋代〕

九月霰维集,南方见未曾。
马寒添瑟缩,我瘦益崚嶒。
穷相有如此,昔人谁似能。
树深鸦屡落,滩远雁相譍。


白话文翻译:

九月的霰雪纷飞,南方的天气却未曾见到。
马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也因瘦弱而更加消瘦。
这种穷困的相貌,古人谁能比得上?
深林中乌鸦时常落下,远滩上大雁在鸣叫。


注释:

  • :霰是小冰粒,类似于雪,但更小。
  • 添瑟缩:形容马因寒冷而缩着身体,瑟瑟发抖。
  • 崚嶒:形容瘦弱且骨骼突出。
  • 穷相:指困苦的样子。
  • 鸦屡落:乌鸦在树上不断落下,描绘了萧条的景象。
  • 滩远雁相譍:远处的滩涂上,雁在相互鸣叫。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反映了作者的悲凉心境。诗中提到的“昔人”可以理解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与自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宋代诗人,性情豪放,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九月,正值秋冬交替之际,天气寒冷,诗人描写了自己的窘迫与环境的萧条,反映出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月霰维集”开篇,描绘了寒冷的霰雪天气,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冬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自身的孤独与无奈。第二句“南方见未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表现出对南方温暖气候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马寒添瑟缩,我瘦益崚嶒”,则是将个人的身体状况与环境相结合,表现出在寒冷中不仅马儿感到寒冷,自己也因瘦弱而显得更加憔悴,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最后两句“树深鸦屡落,滩远雁相譍”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乌鸦和雁的鸣叫仿佛在回应诗人的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月霰维集:描绘了霰雪在九月的聚集,表明天气的寒冷。
  2. 南方见未曾:强调南方的温暖缺席,加深了诗人的孤寂感。
  3. 马寒添瑟缩:马在寒冷中颤抖,象征着环境的恶劣。
  4. 我瘦益崚嶒:诗人自述因寒冷而显得更加瘦弱,表现出无奈与自嘲。
  5. 穷相有如此:感叹自身的困境,似乎在问古人是否能理解这种境地。
  6. 昔人谁似能:对比过去,表现出对现状的无奈与悲哀。
  7. 树深鸦屡落:描绘了萧条的环境,乌鸦不断落下,暗示凋零。
  8. 滩远雁相譍:雁的鸣叫增加了孤独感,表现出无尽的寂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与瘦弱联系在一起,隐喻生活的艰辛。
  • 拟人:乌鸦和雁的鸣叫似乎在回应诗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形成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冬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寒冷的环境与生活的艰辛。
  • :代表着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 乌鸦:象征着萧条与孤独。
  • 大雁:表达了思乡与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气现象是什么?

    • A. 雪
    • B. 雨
    • C. 霰
    • D. 风
  2. 诗人对自身的描述用到了哪个词?

    • A. 健壮
    • B. 瘦弱
    • C. 强壮
    • D. 活泼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忧虑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别离的感伤。

诗词对比

  • 《九日晦日雨忽杂霰》与《春望》: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赵蕃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