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

时间: 2025-01-24 04:45:32

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

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粟穗干灯焰,苔根浊水泉。

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
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粟穗干灯焰,苔根浊水泉。
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

白话文翻译:

在塔轮的边缘,夕阳的余晖照射,残留的雨滴从几处悬挂而下。夜晚的寒冷让我病得很重,秋季的健康讲座声却显得圆润。干燥的灯焰映照着粟穗,苔藓根部的泉水变得浑浊。西峰上埋藏着苔藓的石头,秋月下的景象恰似一位师傅在传授禅理。

注释:

  • 返照:指夕阳的余晖。
  • 塔轮:塔的顶部或边缘。
  • 残霖:雨水的残留。
  • 吟病:吟唱时因病而感到不适。
  • 秋健:秋季的健康与活动。
  • 粟穗:指稻谷的果实。
  • 灯焰:灯火的光亮。
  • 苔根:苔藓的根部。
  • 浊水泉:水质变混浊的泉水。
  • 埋藓石:被苔藓覆盖的石头。
  • 师禅:禅宗的教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诗歌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色,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洞隐居于圭峰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身体状况相结合,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人在塔轮的余晖中,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的开头,夕阳的余光和残留的雨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夜寒与病痛交织,表现了诗人对身体状况的无奈,却又在秋季的讲座中找到了一丝慰藉。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也映射出人对自然变化的感知。

在意象方面,诗中提到的“粟穗”、“灯焰”、“苔根”和“浊水泉”等,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暗示着生活的点滴与人心的澄明与浑浊。最后提到的“秋月即师禅”,更是将自然与禅理结合,体现出诗人对修行的领悟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秋天的画卷,更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返照塔轮边:夕阳的余晖照射在塔的边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残霖滴几悬:几处雨水残留,滴落在空中,体现自然的细腻。
  3. 夜寒吟病甚:夜晚寒冷,诗人因病而感到疲惫,反映出内心的脆弱。
  4. 秋健讲声圆:秋季的讲座声回荡,显示出一种生活的活力。
  5. 粟穗干灯焰:灯火映照着干燥的粟穗,暗示生活的点滴。
  6. 苔根浊水泉:苔藓根部的泉水变得浑浊,象征内心的迷茫。
  7. 西峰埋藓石:西峰上的苔藓石,暗示隐逸的生活。
  8. 秋月即师禅:秋天的月光下,禅理的教导似乎在指引着诗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意境。
  • 对仗:如“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形成对比。
  • 意象:利用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隐逸与修行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雨滴:代表生命中的点滴经历。
  • 灯焰:象征希望与温暖。
  • 苔藓:隐逸的象征,体现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韧性。
  • 秋月:象征智慧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返照”指的是什么?

    • A. 夕阳的余晖
    • B. 月光
    • C. 星光
  2. “夜寒吟病甚”中的“吟”意指?

    • A. 歌唱
    • B. 诗歌
    • C. 哀叹
  3. 诗的最后一句“秋月即师禅”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感悟
    • B. 对人生的思考
    • C. 对修行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洞与王维的隐逸主题,李洞更关注内心的挣扎与对修行的追求,而王维则倾向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洞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