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

时间: 2025-01-11 20:43:01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

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

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

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弹琴 司马扎 〔唐代〕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 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 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 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室内没有外界的声响,只有空桑制成的七弦琴在分发着音乐。 我所弹奏的并非新奇的曲调,世俗的耳朵怎肯聆听。 月亮落下时曲子还未结束,暗中仿佛在为湘君哭泣。 如果这琴声能传达我的苦楚,那千里之外的苍梧云也会知晓。

注释:

  • 凉室:指凉爽的室内环境。
  • 空桑:古代传说中的神木,此处指用空桑木制成的琴。
  • 七弦:指七弦琴,古代的一种琴。
  • 新声:新奇的曲调。
  • 俗耳:指世俗之人的耳朵,不懂得欣赏高雅音乐的人。
  • 湘君:古代传说中的水神,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的心灵寄托。
  • 苍梧:地名,位于今湖南南部,古代传说中舜帝的葬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此诗通过弹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的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弹琴时所作,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远方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世俗的不满。诗中的“凉室无外响”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而“空桑七弦分”则强调了琴声的纯净和高雅。诗人通过“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表达了对世俗审美标准的批判,而“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则增添了一丝哀愁和神秘感。最后两句“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则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的苍梧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诗人描述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只有琴声在室内回荡,强调了琴声的纯净和高雅。
  • “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诗人表达了自己弹奏的并非新奇的曲调,而是高雅的音乐,但世俗之人却不懂得欣赏。
  • “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诗人通过月落和琴声未终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内心的寄托。
  • “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诗人将自己的苦楚寄托于远方的苍梧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修辞手法:

  • 拟人:“暗中泣湘君”中的“泣”字赋予了湘君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 比喻:“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中的“如传”比喻了琴声能够传达诗人的心声,增强了诗句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的不满,以及通过琴声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远方的思念。

意象分析:

  • 凉室:宁静的环境,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空桑七弦:高雅的琴声,象征着诗人的艺术追求。
  • 月落:哀愁的场景,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苍梧云:远方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遐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空桑七弦分”指的是什么? A. 空桑木制成的七弦琴 B. 空桑树的七根枝条 C. 空桑树的七种声音 D. 空桑树的七种形态

  2. 诗中的“俗耳安肯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世俗之人愿意聆听 B. 世俗之人不愿意聆听 C. 世俗之人懂得欣赏 D. 世俗之人不懂得欣赏

  3. 诗中的“暗中泣湘君”中的“泣”字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不满。
  • 刘长卿《听弹琴》:通过琴声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的不满。

诗词对比: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与司马扎《弹琴》:两首诗都通过琴声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的不满,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司马扎的诗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