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8:54:48

小子飘零久,羞归总故乡。

无才应哭路,多事悔浮湘。

浪说依刘表,空思绣孟尝。

不如仍麴糵,日日竹林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子飘零久,羞归总故乡。
无才应哭路,多事悔浮湘。
浪说依刘表,空思绣孟尝。
不如仍麴糵,日日竹林狂。

白话文翻译:

这位年轻人漂泊流浪已久,感到羞愧无法回到故乡。
自己无才无能,路途上只能自叹自哭,心中多有懊悔,感到在湘水之畔的浮沉。
空谈依附于刘表,白白思念绣衣的孟尝君。
不如继续酿酒,日日在竹林中狂欢。

注释:

  • 小子: 指年轻人。
  • 飘零: 指漂泊流浪的状态。
  • 羞归: 感到羞愧而不敢回归。
  • 无才: 形容自己没有才华。
  • 哭路: 在路上自怜自哭的状态。
  • 多事: 形容多愁善感,事情繁多。
  • 悔浮湘: 对于浮沉在湘水的生活感到懊悔。
  • 刘表: 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字景升。
  • 绣孟尝: 指孟尝君,意在追求名士的生活。
  • 麴糵: 酿酒的原料。
  • 竹林狂: 指在竹林中尽情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师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号真庵,籍贯不详,曾在官场任职,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的观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三》写于吕师濂流浪生涯,表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开头两句,通过“羞归”与“飘零”对比,突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身处他乡,却因无才而感到自卑,路途上的孤独与无助让他倍感痛苦。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刘表和孟尝君,表面上看似在追求名士的荣耀,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理想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则转向一种积极的态度,选择在竹林中酿酒、狂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另一种超然态度。这种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子飘零久: 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的感受。
  • 羞归总故乡: 内心的羞愧感,使他不敢回到故乡。
  • 无才应哭路: 对自身能力的自责和无奈。
  • 多事悔浮湘: 对于自己浮沉的生活感到懊悔。
  • 浪说依刘表: 空谈依附于名士,显示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空思绣孟尝: 追忆名士生活,却感到无奈。
  • 不如仍麴糵: 选择一种平凡的生活方式。
  • 日日竹林狂: 享受生活,体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 “羞归”与“无才”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矛盾。
  • 比喻: “浮湘”比喻漂泊的生活状态,形象生动。
  • 反语: 对“依刘表”和“思孟尝”的描写,实际上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无奈和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才华的自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最终对简单生活的选择,形成了一种从悲至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乡: 代表着思念与归属。
  • 竹林: 象征自然与自由,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烈酒: 代表对生活的放纵与享受,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羞归总故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感情? A. 想念
    B. 羞愧
    C. 向往
    D. 失望

  2. “无才应哭路”中“无才”指的是诗人什么? A. 没有财富
    B. 没有名声
    C. 没有才华
    D. 没有朋友

  3. 诗人最终选择“日日竹林狂”的态度是什么? A. 逃避现实
    B. 对生活的放纵
    C. 追求名利
    D. 享受自然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吕师濂与王维在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高远,而吕师濂则更多展现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心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吕师濂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