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题少梅所作桃源图卷》
时间: 2025-01-11 11:46:27意思解释
踏莎行 题少梅所作桃源图卷
原文展示:
径曲飘红,山深蓄翠,嵯峨重见桃源地。
苦兵同是避秦人,携家漫作依刘计。
欸乃声中,瞢腾梦里,浮生别有闲滋味。
酒徒一半取封侯,扁舟我欲寻渔子。
白话文翻译:
小路弯曲,红花飘落,深山中翠绿环绕,犹如重现桃源之地。
苦难的士兵同样是为了逃避秦人的追捕,带着家人随意地依附于刘备的安排。
在清脆的歌声中,梦境飘浮,人生的浮世竟另有一番闲适的滋味。
一半的酒徒都追求封侯的荣耀,而我希望乘着小舟去寻找渔夫的生活。
注释:
- 径曲飘红:小路弯弯,红花飘落,形容环境优美。
- 桃源地: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避世之地。
- 苦兵:指身处战争中的士兵,生活艰辛。
- 依刘计:指依附于刘备,暗指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 欸乃声:小舟划行时发出的声响,寓意生活的闲适。
- 寻渔子:希望过上悠闲的渔夫生活。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描绘的一个理想世界,象征着逃避现实的宁静和美好。
- 秦人:指秦朝的统治者,象征压迫和战争。
- 刘计:指三国时期刘备的政权,代表着对庇护和希望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迪琮,近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向氏的诗风清新典雅,常蕴含哲理与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桃源的美好与逃避现实的渴望,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踏莎行 题少梅所作桃源图卷》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桃源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开篇以“径曲飘红,山深蓄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带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接着,诗人提到“苦兵同是避秦人”,引入历史背景,表现出士兵的无奈与苦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与战争的沉思。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欸乃声中,瞢腾梦里”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浮生闲适的向往。最后,诗人以“酒徒一半取封侯,扁舟我欲寻渔子”来对比追求权利与追求生活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其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追求。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径曲飘红:描绘了小路的曲折与花瓣的飘落,传达出一种闲适的气氛。
- 山深蓄翠:深山中绿意盎然,展现出自然的美好。
- 嵯峨重见桃源地:重现桃源的景象,暗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苦兵同是避秦人:士兵在战争中苦苦挣扎,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
- 携家漫作依刘计:带着家人依附于刘备,寄托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欸乃声中:小舟的歌声,象征着生活的乐趣。
- 瞢腾梦里:梦中恍惚,反映出诗人的渴望与追求。
- 浮生别有闲滋味:浮生中也有别样的闲适,表现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 酒徒一半取封侯:对比酒徒追求名利,反映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 扁舟我欲寻渔子:希望过上简单的渔夫生活,表达了追求自由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源比作理想生活的象征,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仗:诗中句子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欸乃声”赋予舟行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选择,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的避世之地,寓意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苦兵:象征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反映社会动荡。
- 扁舟:代表自由与闲适的生活方式,传达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径曲飘红”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高山流水
- B. 小路和花瓣
- C. 战争与苦痛
-
诗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现实世界
- B. 理想的避世之地
- C. 战争的残酷
-
“酒徒一半取封侯”表达了什么样的对比?
- A. 名利与闲适
- B. 乡村与城市
-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向迪琮的《踏莎行》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均描绘了理想生活的美好,但向的诗歌更具历史感,反映了社会动荡的背景。陶渊明则更纯粹地追求自然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陶渊明《桃花源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