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二》

时间: 2025-01-08 16:10:03

天半峨眉雪,从瞻地望高。

寒侵苏武节,光助吕虔刀。

六月冰如玉,千岩松作涛。

结庐尘不到,猿鹤自周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二
作者: 吕师濂 〔清代〕

天半峨眉雪,从瞻地望高。
寒侵苏武节,光助吕虔刀。
六月冰如玉,千岩松作涛。
结庐尘不到,猿鹤自周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峻的峨眉山雪白的山峰,站在地面仰望,显得格外高耸。寒风侵袭着苏武的精神,光芒照耀着吕洞宾的宝刀。六月的冰冷如同美玉,千山万岭的松树像波涛涌动。隐居的庐舍尘世无法触及,猿和鹤在周围自由自在地出没。

注释:

  • 天半:指半山腰的意思。
  • 峨眉: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以其秀丽景色著称。
  • 寒侵:寒冷侵袭,指寒气袭来。
  • 苏武:汉朝的名将,因坚守节操而闻名。
  • 吕虔:指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象征着道教文化。
  • 六月冰如玉:形容六月的寒冷,冰冷得像美玉一样。
  • 千岩松作涛:松树在风中摇曳,像波涛一样起伏。
  • 结庐:建造房屋,隐居生活。
  • 猿鹤:猿和鹤,象征自然的自由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师濂,清代诗人,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用生动的意象表现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隐居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高洁、清幽的自然环境,传达了隐逸者的理想与情怀。诗的开头通过对峨眉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冷的氛围,暗示隐士所追求的超然境界。接着提到苏武和吕洞宾,进一步强调了坚守节操与道德理想的重要性。后面的“六月冰如玉”不仅是对气候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内心坚韧与清冷品格的映射。最后两句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隐士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清代士人的理想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半峨眉雪,从瞻地望高。
    开篇描绘峨眉山的雪景,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2. 寒侵苏武节,光助吕虔刀。
    形象地表现了寒冷的侵袭,借用历史人物苏武与吕洞宾,传达坚守节操与追求道德的理想。

  3. 六月冰如玉,千岩松作涛。
    描绘了六月寒冷的景象,松树在风中摇曳,形成波浪般的效果,增加了动态美感。

  4. 结庐尘不到,猿鹤自周遭。
    最后两句描绘隐居的宁静,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六月的冰比作美玉,强调其冰冷与美丽。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与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物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怀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峨眉:象征着高洁与理想。
  • :代表艰难与坚守。
  • :象征清冷与纯净。
  • 猿鹤:象征自然的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吕师濂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苏武节”指的是?
    A. 节气
    B. 坚持节操
    C. 节日
    D. 传统文化

  3. “六月冰如玉”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夏季的炎热
    B. 冷峻的美感
    C. 寒冷的冬天
    D. 大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悠远的意境。
  • 《静夜思》:虽以个人思乡为主,但同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依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诗经与古诗词》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吕师濂的《赠宗先达半隐先生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