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时间: 2025-01-26 05:28:40意思解释
君子于役
原文展示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白话文翻译
君子在外服役,无法知道归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鸡已经归巢,太阳快要落山了,羊和牛也都回来了。
君子在外服役,怎能不思念家乡?
君子在外服役,无日无月,何以能知道归期?
鸡栖在高处,太阳快要落山了,羊和牛也都归圈了。
君子在外服役,只要没有饥饿与口渴!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通常指士人或有品德的人。
- 于役:在外服役,通常指参加战争或劳役。
- 曷:何,怎样。
- 鸡栖于埘:鸡在窝里栖息。
- 日之夕矣:太阳即将落山,指黄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家国的思念之情和对归期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君子于役》为先秦时期的诗作,作者不详。这个时期的诗歌多表现士人对家国的忠诚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诗歌产生于士人外出服役的背景下,表达了士人对家庭和故土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君子于役》通过对君子远离家乡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思乡情怀。诗的开头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引入,直接表明了君子在外服役的无奈与无知,既有对归期的渴望,也流露出对家庭的思念。接下来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则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君子在外的孤独与渴望。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反复强调“君子于役”,表现出士人对家乡的忧虑与思念,情感愈加浓厚。
诗中通过“鸡栖”“羊牛下”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景象,恰恰与君子在外的孤寂形成对比。结尾处的“苟无饥渴”体现出一种坚韧的信念,虽然远离家乡,但只要没有饥饿与口渴,士人依然能够坚持下去。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对生活的执着,塑造了君子形象的崇高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君子在外服役,无法得知何时能够回家,心中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生活中,鸡已经回到窝中,太阳即将下山,羊和牛也都回到了圈里,暗示着家乡的安宁与团圆。 -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在外服役,怎能不思念家乡和亲人呢? -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君子在外服役,日子一天天过去,却无法知道何时能够归家。 -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重复的意象,强调了日暮时分的归属感,形成与君子在外的孤独感的对比。 -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最后,虽然在外,君子依然能够忍受孤独,只要没有饥饿和口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栖于埘”和“羊牛下来”,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通过日常生活的意象来比喻君子内心的思念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士人对家国的思念与对归期的渴望,表达了在外服役的孤独感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归属感。
- 羊牛:象征着农村的安宁与生活的富足。
- 日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家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君子在外役役,无法知道的是什么?
- A. 归期
- B. 饥渴
- C. 家人
-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 A. 鸡
- B. 牛
- C. 马
-
诗中体现的情感主要是什么?
- A. 快乐
- B. 思乡
- C. 愤怒
答案:
- A
- A,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君子于役》与《静夜思》均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且富有情感的渲染,而《君子于役》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士人的孤独与坚韧。
参考资料
- 《诗经》
- 《先秦诗歌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