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和阁老刘舍人雨中见寄》
时间: 2025-01-10 22:2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和阁老刘舍人雨中见寄
作者:欧阳修
花间鸟语愁泥滑,
屋上鸠鸣厌雨多。
坐见残春一如此,
可怜吾意已蹉跎。
萧条两鬓霜后草,
潋滟十分金卷荷。
此物犹能慰衰老,
稍晴相约屡相过。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丛中鸟儿的鸣叫让我感到泥泞的烦恼,
屋顶上鸠鸟的叫声让我厌倦了这多雨的日子。
坐在这里,看着残春如此凋零,
可怜我心中的情感已经被时光辜负。
两鬓斑白,犹如萧条的草丛,
池塘中,盛开的荷花如金卷般闪烁。
这些花儿依然能慰藉我衰老的心灵,
若稍微晴朗,我们又可以相约重聚。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忧愁,烦恼。
- 泥滑:指雨后泥土湿滑,行走不便。
- 鸠鸣:鸠鸟的叫声。
- 蹉跎:时间的流逝,常用来形容虚度光阴。
- 萧条:形容景象凋零,失去生气。
- 潋滟:波光粼粼,形容水面波动的美丽。
- 金卷荷:指盛开的荷花,如金色的卷轴般美丽。
- 慰衰老:慰藉衰老的心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残春”与“衰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古人常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感悟,表达对时光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吟先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词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词汇的精炼和意象的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雨天,正值春末夏初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花间鸟语愁泥滑,屋上鸠鸣厌雨多”,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雨天的厌倦。雨水给大地带来了生命的滋润,却也让诗人感到心情的沉重。
接下来的两句“坐见残春一如此,可怜吾意已蹉跎”,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青春的感慨。诗人在雨中坐着,看到残余的春天,心中不由生出惋惜之情,感叹自己的理想与志向被时光辜负。
后面两句“萧条两鬓霜后草,潋滟十分金卷荷”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诗人用“霜后草”暗喻自己渐渐衰老的容颜,而“金卷荷”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依然存在,给予诗人一定的安慰。
最后两句“此物犹能慰衰老,稍晴相约屡相过”,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明尽管时光无情,衰老在即,仍然希望能在稍微晴朗的日子里与友人相聚,感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间鸟语愁泥滑:描写雨天,花丛中的鸟叫声带来的愁苦,指因雨水带来的泥泞而烦恼。
- 屋上鸠鸣厌雨多:屋顶上鸠鸟的鸣叫声让人厌烦,表现出对连绵细雨的不满。
- 坐见残春一如此:坐享眼前的春景,却发现春天已然凋零,感叹时间流逝。
- 可怜吾意已蹉跎:对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被时间耽搁感到惋惜。
- 萧条两鬓霜后草:衰老的迹象,鬓发已白如霜,象征着人生的衰退。
- 潋滟十分金卷荷:池塘中的荷花依然美丽,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此物犹能慰衰老:即使衰老,也能在自然中找到慰藉。
- 稍晴相约屡相过:期待在晴天时与友人相聚,共享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卷荷”比作美丽的卷轴,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景象如鸟鸣、荷花被赋予情感,使情感更加丰富。
- 对仗:如“萧条两鬓霜后草,潋滟十分金卷荷”,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雨: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荷:象征纯洁与希望,尽管衰老依然存在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鸠鸣”是指什么? A. 鸟的叫声
B. 风的声响
C. 雨的声音
D. 人的叹息 -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和夸张
B. 比喻和对仗
C. 排比和对比
D. 反问和设问 -
诗中“稍晴相约屡相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孤独的厌倦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宵一刻值千金》(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宵一刻值千金》与《答和阁老刘舍人雨中见寄》都以时间为主题,杜甫的诗表达了对短暂时光的珍惜,而欧阳修则更多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欧阳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