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丧女师作》

时间: 2025-01-25 18:08:15

吾年未四十,三断哭子肠。

子割病莫忍,屡痛谁能当。

割肠痛连心,心碎骨亦伤。

出我心骨血,洒为清泪行。

泪多血已竭,毛肤冷无光。

自然须与鬓,未老先苍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丧女师作
吾年未四十,三断哭子肠。
子割病莫忍,屡痛谁能当。
割肠痛连心,心碎骨亦伤。
出我心骨血,洒为清泪行。
泪多血已竭,毛肤冷无光。
自然须与鬓,未老先苍苍。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尚未四十,已因丧子而断肠痛哭。
孩子病重,我无法忍受,屡次的痛苦谁能承受?
割心肠的痛与心连在一起,心碎骨也随之痛。
我的心血流出,化作泪水洒落。
泪水多得已无血可流,肌肤冰冷失去光泽。
自然头发渐白,未老却已苍苍白发。

注释:

  • 吾年未四十: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
  • 三断哭子肠:形容因失去孩子而痛哭,心如刀割。
  • 屡痛谁能当:反复的痛苦,谁能承受得了。
  • 出我心骨血:流出我的心血,表示极度悲痛。
  • 泪多血已竭:泪水流淌多到血已经流尽。
  • 毛肤冷无光:皮肤冰冷无光泽,形象化地表现悲痛。

典故解析:

欧阳修的这首诗表现出对丧子的深切悲痛,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失去亲人时的无奈与哀伤。这种情感在古典文学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描写亲情的诗词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推崇。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欧阳修失去女儿之后,表达了他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痛苦,反映了他作为父亲的无奈和悲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父亲失去女儿后的极度悲痛,表现出一种深沉的亲情。在诗中,欧阳修以“哭子肠”开篇,直接将悲伤情感呈现出来,接着通过“子割病莫忍”进一步深化这种痛苦,表达了对女儿病重的无奈与心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有力,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泪多血已竭”,让人感受到悲痛的无尽与深重。此外,最后两句“自然须与鬓,未老先苍苍”不仅表达了因悲痛而导致的衰老,也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珍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痛苦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值得读者深思与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年未四十:表明诗人尚年轻,悲痛显得格外沉重。
    • 三断哭子肠:用“断肠”形象化地表现丧子的痛苦。
    • 子割病莫忍:强调对女儿病重的无能为力与心痛。
    • 割肠痛连心:痛苦不仅在身体,心灵也受到严重伤害。
    • 出我心骨血:情感深重,流出的是心头血泪。
    • 泪多血已竭:形象地描绘了悲痛至极的状态。
    • 毛肤冷无光:反映悲痛对身体的影响,失去生气。
    • 自然须与鬓:描绘因悲痛而衰老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哭子肠”比喻心痛,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语言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如“泪多血已竭”,夸大悲痛,表现情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亲情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失去所带来的极大痛苦,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亲情的珍贵,带给读者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白发:代表衰老与悲痛。
    • 泪水:象征悲伤与无奈。
    • 心肠: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年未四十”表达了作者几岁?
    • A. 不到四十
    • B. 四十已过
    • C. 三十
    • D. 五十
  2. “泪多血已竭”意指什么?
    • A. 只流泪
    • B. 只流血
    • C. 悲痛至极
    • D. 愉快
  3. 诗中提到的“鬓”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眉毛
    • C. 眼睛
    • D. 皮肤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达在动乱中对家人的思念与痛苦。
    • 《离骚》屈原:包含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白发丧女师作》和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个人的悲痛与对家庭的思念,但欧阳修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直接表达,而杜甫则通过对国家兴亡的感慨,间接反映个人的悲痛。两者都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与对命运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