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谢》

时间: 2025-04-27 19:53:56

蒙叟云大儒倡,晋人以小字呼。

谢琰仅呼未婢,方回故是伧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蒙叟云大儒倡,晋人以小字呼。
谢琰仅呼未婢,方回故是伧奴。

白话文翻译:

蒙叟说大儒倡导的道理,晋人用小字称呼他。谢琰只被称为未婢,而我回头想起他其实是个粗鄙的奴仆。

注释:

  • 蒙叟:指的是蒙氏的长者,传说中的哲学家,代表了理想的学者形象。
  • 大儒:指学识渊博的儒生。
  • 晋人:指古代晋国的人,这里指代某种文化习俗。
  • 小字:古代人名中的一个字,一般是用来表示亲密或轻视。
  • 谢琰: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字未婢,是个低贱的身份象征。
  • 伧奴:粗鄙的奴仆,表示身份低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景莹,号天一,南宋诗人,曾任官职,著有《刘诗集》。其作品多为抒怀,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士人身份的思考与对社会地位的反讽。

诗歌鉴赏:

《郄谢》通过对比不同身份的人物,探讨了士人和奴仆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提到的“蒙叟”与“晋人”,代表了古代士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通过“谢琰”这一具体人物的引用,刘克庄强调了社会对个体身份的定义,以及这种定义背后潜藏的讽刺。诗中所用的“未婢”与“伧奴”不仅在字面上描绘了身世的卑微,也揭示了对文化与身份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虽短,但意蕴深远,反映了时代对士人身份的重新认知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蒙叟云大儒倡”引出对士人理想的追求,而“晋人以小字呼”则暗示了士人身份在社会中的尴尬地位。
    • 第二联通过“谢琰仅呼未婢”揭示了谢琰的低贱身份,最后的“方回故是伧奴”则是对自身身份的反思和自嘲。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士人与奴仆的身份,突出社会的不公与偏见。
    • 反讽:使用“未婢”和“伧奴”,反映对社会阶层的讽刺。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身份与价值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地位的思考,表现出对士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大儒:象征学识与理想。
    • 小字:象征亲密与轻视。
    • 未婢伧奴:象征身份的卑贱与社会的偏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郄谢》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克庄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谢琰”象征什么?
      • A. 高贵的身份
      • B. 低贱的身份
      • C. 学识渊博
    3. 诗中“蒙叟”代表什么?
      • A. 士人的理想
      • B. 奴仆的身份
      • C. 学问的无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郄谢》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前者关注士人身份的反思,后者则表达到乡愁与归属感的追寻,两者皆反映了对社会与自我认知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