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六言十二首》

时间: 2025-04-27 19:30:01

不肯肩随谄子,幸留面见严君。

晚驾笨车还里,岁将麦饭浇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六言十二首
不肯肩随谄子,幸留面见严君。
晚驾笨车还里,岁将麦饭浇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愿意像那些谄媚之人一样低头迎合,而是希望能面见严肃的君子。傍晚时,我驾着笨重的马车回到家中,正值收成的季节,我要把麦饭送到坟墓上。

注释:

  • 谄子:指谄媚的人,通常用于贬义,形容那些迎合、奉承他人的人。
  • 严君:严肃的君子,象征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态度。
  • 晚驾:傍晚时驾车,表示归家的行为。
  • 笨车:形容马车笨重,暗示行程的不便。
  • 麦饭:用麦子制作的饭食,通常是丰收的象征。
  • 浇坟:指在坟前祭奠,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简斋,宋代诗人、词人。刘克庄是南宋时期的文人,著作颇丰,尤其以诗和词见长。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情感中流露出对谄媚之人的厌恶以及对真实品德的向往。同时,提到“麦饭浇坟”,则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生命循环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春日六言十二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谄媚之人的反感,以及对真诚品质的向往。首句“不肯肩随谄子”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迎合之态的不屑一顾,反映出他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立场。接下来的“幸留面见严君”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君子的尊重和向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道德追求。

而“晚驾笨车还里”,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在这里,笨重的马车也许象征着诗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岁将麦饭浇坟”更是将丰收与祭奠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逝者的怀念,揭示了生与死、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深刻联系。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春日背景下,饱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肯肩随谄子:我不愿意随同那些谄媚之人,表达对谄媚态度的反感。
  2. 幸留面见严君:我很高兴能见到高尚的人,表达对正直品德的向往。
  3. 晚驾笨车还里:傍晚时驾着笨重的车回家,反映生活的艰辛。
  4. 岁将麦饭浇坟:在丰收的季节,将麦饭送到坟前,表达对先人的追忆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笨车”比喻生活的艰难,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
  • 象征:麦饭象征丰收与祭奠,反映了生与死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谄媚之人的蔑视和对君子的敬仰,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传统美德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高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谄子:象征虚伪与迎合。
  • 严君:象征高尚与道德。
  • 笨车:象征生活的艰辛。
  • 麦饭:象征丰收、祭奠与对生命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谄媚之人的态度是: A. 赞同
    B. 厌恶
    C. 无所谓

  2. “晚驾笨车还里”中“笨车”象征: A. 富裕
    B. 生活的艰辛
    C. 轻松

  3. 诗中“岁将麦饭浇坟”的意图是: A. 祭奠先人
    B. 享用美食
    C. 忘记过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克庄的诗更直接表达了情感,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刘克庄通过对比谄媚与君子的态度,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而王维则通过环境描写展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