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其十》

时间: 2025-01-26 01:42:54

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气芬芳月正饶;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

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箫;只恐月沉花落后,月台香榭两萧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庭花月正春宵,
花气芬芳月正饶。
风动花枝探月影,
天开月镜照花妖。

月中漫击催花鼓,
花下轻传弄月箫。
只恐月沉花落后,
月台香榭两萧条。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正是春夜,花香四溢,月光柔和。
微风轻拂,花枝摇动,映出月影。
天边的明月如同镜子,照耀着花儿的美丽。

月中轻轻敲打着催花的鼓声,
花下悠然传出弄月的箫声。
只怕月亮沉落,花儿凋谢,
月台和香榭将会显得格外萧条。

注释:

  • 春宵:春天的夜晚,诗中描绘春天的美好时光。
  • 芬芳:形容花香浓郁。
  • 探月影:花枝摇动,月影伴随而动。
  • 天开月镜:比喻月光如明镜,照耀一切。
  • 催花鼓:用以鼓励花开,营造春天气氛的乐曲。
  • 弄月箫:指用箫吹奏音乐,表达与月亮的对话。
  • 月台香榭:指月光照耀下的亭台楼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春季时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夜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寄托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其十》是唐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夜花月交辉的美丽景象。诗中描绘的庭院、花香、月光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风动花枝探月影”与“天开月镜照花妖”的对比,突显了月光与花朵的相互映衬,提升了诗的意境。同时,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忧虑,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庭花月正春宵:描写了春夜的庭院中,花和月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 花气芬芳月正饶:花香浓烈,月光明亮,营造出春夜的美好气息。
  • 风动花枝探月影:微风轻拂,花枝摇曳,映出月影,增添了春夜的动感。
  • 天开月镜照花妖:月光如镜照耀花儿,描绘出花的妖娆。
  • 月中漫击催花鼓:月亮中传来敲打花鼓的声音,营造出春天蓬勃生长的氛围。
  • 花下轻传弄月箫:在花下轻轻传来吹箫的声音,表达对月亮的思念。
  • 只恐月沉花落后:担心月亮沉落,花儿凋谢,流露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忧虑。
  • 月台香榭两萧条:月台上的亭台将会变得萧条,进一步强调了对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明镜,形象地表达了月光的明亮。
  • 拟人:将风、月、花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花月”“芬芳”“轻传”等,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夜的花月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流露出诗人的感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与美好,体现春天的生机。
  • :象征着纯洁与思念,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庭院:空间的象征,代表着宁静和私密的生活环境。
  • :象征着变化与无常,暗示人生的不可预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气芬芳”是形容什么? A. 花香浓郁
    B. 花色鲜艳
    C. 花瓣娇嫩

  2. “月中漫击催花鼓”中的“催花鼓”指的是什么? A. 召唤春天
    B. 敲打花开的乐器
    C. 赞美花的歌曲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唐寅与李白的诗作均以月亮为主题,但唐寅更注重花月交融的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对月的孤独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唐寅表现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李白则流露出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寅诗集》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