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目成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启围屏。下重旌。解意银缸故不明。今宵好目成。夜香清。坠钗横。灯下频频相唤声。教人待怎生。
白话文翻译
打开屏风,挂上重重的帷幕,心中的情意如同那银缸一般难以明了。今晚的景色真美,夜里的芳香清幽,发钗轻轻垂落。灯下不断传来呼唤的声音,让人不知该如何应对。
注释
- 启围屏:打开屏风,表示私密空间的开启。
- 下重旌:挂上帷幕,形成一种温馨的氛围。
- 解意:理解情意。
- 银缸:比喻心中的情意如同银缸般难以表达清楚。
- 今宵好目成:今晚的情景十分美好。
- 夜香清:夜晚的香气清新。
- 坠钗横:发钗轻轻垂落,暗示女子的娇美与柔情。
- 灯下频频相唤声:在灯下不断传来彼此的呼唤声,营造出一种亲密的氛围。
- 教人待怎生: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情感的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孙遹,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著称。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爱情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开放之时,诗人通过对私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和情感关系的重视。诗中折射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融。
诗歌鉴赏
《长相思•目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温馨与浪漫。首先,诗人通过“启围屏”和“下重旌”营造出一种私密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空间中。接着,诗中提到“解意银缸故不明”,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情感的纠结与难以言说,银缸的隐喻则使得情感的复杂性得以形象化。
“今宵好目成”和“夜香清”则进一步描绘出夜晚的美丽与宁静,传达出一种愉悦的心情。然而,随后“坠钗横”又带出一丝柔情和细腻,发钗的轻轻垂落,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温柔的期待与忧虑。最后一句“教人待怎生”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无措与期待,令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夜晚中对爱的期盼与不安,恰如其分地把握了爱情中的美好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启围屏:开启屏风,暗示私密的交流。
- 下重旌:重重的帷幕,象征着安全感与亲密。
- 解意银缸故不明:情感复杂,如同银缸般难以解释。
- 今宵好目成:夜晚的美景令人陶醉。
- 夜香清:夜晚的芳香令人心醉。
- 坠钗横:发钗的垂落,展现出女子的柔美。
- 灯下频频相唤声:彼此呼唤,传递着浓浓的情意。
- 教人待怎生:对未来情感的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缸”比喻情感的复杂。
- 拟人:灯下的呼唤声仿佛有生命般传递情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爱情的复杂与美好展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对爱与期待的无奈与渴望。
意象分析
- 围屏:象征私密与安全感。
- 重旌:代表温暖的情感氛围。
- 银缸: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说。
- 夜香:夜晚的美好与清新。
- 坠钗:女子的柔美与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启围屏”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外界的干扰
B. 私密的交流
C. 亲密的关系 -
“解意银缸故不明”中的“银缸”比喻了什么? A. 美丽的外表
B. 复杂的情感
C. 明亮的灯光 -
诗中提到的“灯下频频相唤声”意在表达什么? A. 吵闹的环境
B. 亲密的关系
C. 未来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名作,情感细腻,描绘了爱情的无奈与美好。
- 《相见欢》:李煜的作品,展现了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彭孙遹的《长相思•目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细腻情感,前者侧重于夜晚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往日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通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前者更为隐晦含蓄,后者则直白而饱含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孙遹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