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初春怀旧)》
时间: 2025-01-26 23:3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庭深。有苍苔老树,风物似山林。
侵户清寒,捎池急雨,时听飞过啼禽。
扫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
靥酒人家,试灯天气,相次登临。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
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又争信风流一别,念前事空惹恨沈沈。
野服山筇醉赏,不似如今。
白话文翻译
小院深邃,长满苍苔的老树,风景宛如山林。
寒气侵入室内,池塘的急雨带来清凉,偶尔听到飞鸟的啼鸣。
扫去荒径上残留的梅花,似乎比人日过后还要阴沉。
在靥酒的人家里,试灯的天气,大家相继登临。
我仍然记得曾经游玩的亭馆,正值垂杨轻拂,嫩草抽出簪子。
罗带缠心,泥金半臂,花丛中轻声唱着,慢慢斟酒。
又何必争论那段风流的离别,怀念往事让人心中愈发沉重。
身着野服,手持山筇,醉赏美景,怎会像如今这般。
注释
- 靥酒:指面带酒窝的人家,形容酒家环境温馨。
- 试灯天气:春天的夜晚,适合猜灯谜、赏灯。
- 罗带同心:罗带代表情意,意指心心相印。
- 泥金:指金色的装饰,通常用于描绘华美的服饰。
- 山筇:指山中竹杖,常用来行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沂孙,宋代词人,字士芳,号沂孙,生于南宋,擅长词作。其词风清新、婉约,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往事的怀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初春,正值时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一萼红(初春怀旧)》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开篇“小庭深”便引人入胜,浓厚的苍苔和老树勾勒出一种幽静的庭院,似乎时间在这里停滞。随着寒风细雨,诗人将读者带入一种清冷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扫荒径残梅似雪”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残梅,更象征着诗人对往事的追忆。诗中对“靥酒人家”的描写增添了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旧游亭馆”的怀念,展现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思。
整首诗不仅有春天的生机,也透出一丝惆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与思索。最后的“念前事空惹恨沈沈”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对过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深深叹息。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找到了情感的共鸣,使整首诗在清新中又透着一份沉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庭深。有苍苔老树,风物似山林。
- 描述一个幽静的小庭院,苍苔覆盖着古老的树木,环境如同深山林间,给人以宁静之感。
-
侵户清寒,捎池急雨,时听飞过啼禽。
- 寒气透入屋内,池塘的急雨声伴随着飞鸟的啼鸣,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扫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
- 荒废的小路上,残存的梅花像雪一样,过了人日后,阴云更盛,暗示了春日的萧瑟。
-
靥酒人家,试灯天气,相次登临。
- 在酒家中,恰逢春夜,试灯的时节,朋友们相继到访,营造出温暖的社交场面。
-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
- 诗人回忆起往日游玩的亭馆,细长的垂杨轻轻摇曳,嫩绿的草地上似乎还留有当年的痕迹。
-
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 描绘男女情感的细腻,罗带代表情意,花旁低声唱着,斟酒轻饮,映衬出温柔的气氛。
-
又争信风流一别,念前事空惹恨沈沈。
- 反思过去的风流离别,怀念往昔却引发心中的沉重惆怅。
-
野服山筇醉赏,不似如今。
- 诗人回忆昔日身穿野服,手持山筇,畅快淋漓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和如今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梅似雪”,通过比喻使得残梅的形象更加生动。
- 拟人:如“垂杨引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的传递。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次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歌读起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惆怅,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苔:象征岁月的沉淀,表达时间的流逝。
- 梅花:象征坚韧和生命力,虽残却依然美丽。
- 靥酒:代表温暖的人情和社交生活。
- 垂杨:象征柔情和怀旧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庭深”指的是: a. 一个幽静的小庭院
b. 一个热闹的市场
c. 一个繁华的街道
d. 一个古老的庙宇 -
“靥酒人家”主要表达的是: a. 诗人在山中醉游
b. 诗人与酒家之间的温馨关系
c. 诗人对酒的依赖
d. 诗人对人情世故的冷漠 -
“念前事空惹恨沈沈”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怀念和痛苦
c. 对现状的满足
d. 对饮酒的乐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王沂孙的《一萼红》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悟,但更多地关注国事和个人命运。王沂孙的作品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人际关系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情感基调和主题却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沂孙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