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其十一》
时间: 2025-01-22 16:0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节当寒食半阴晴,
花与蝣蜉共死生。
白日急随流水去,
青鞋空作踏莎行。
收灯院落双栖燕,
细雨楼台独啭莺。
休向东风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情景,时间正值寒食节,天气时阴时晴。花与蜉蝣(小昆虫)一起经历着生死的轮回。白天急速地随着流水流逝,青鞋只是在空中踏着莎草走过。灯下的院落里,成双成对的燕子归来,而细雨中楼台上的莺鸟独自鸣叫。不要再向东风诉说恩怨,因为春日的梦境本就模糊不清。
注释:
- 寒食:指的是寒食节,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两天,期间禁止生火做饭。
- 蝣蜉:一种小昆虫,象征生命的短暂。
- 青鞋:青色的鞋子,常用来表示春天的游玩。
- 踏莎行:踏莎草的行走,暗指游玩。
- 双栖燕:成双的燕子,象征情侣。
- 啭莺:鸣叫的黄莺,常与春天的气息联系在一起。
- 东风: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誉为“才子”。唐寅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常常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寅的晚年,正值明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自然的观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歌鉴赏:
唐寅的《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其十一》是一首充满了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了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节当寒食半阴晴”,引入了寒食节的时节,背景设定在时阴时晴的春天,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微妙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花与蝣蜉共死生”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花朵的凋零与蝣蜉的消逝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白日急随流水去,青鞋空作踏莎行”,诗人用急速流逝的白日与无所事事的青鞋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收灯院落双栖燕,细雨楼台独啭莺”,描绘了温馨的春日场景,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细雨中鸣叫的莺鸟则增添了一丝孤独感。
最后一句“休向东风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则是对过往恩怨的释怀,强调了春梦的模糊与无常。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在意象上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也在情感上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唐寅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当寒食半阴晴:描绘了寒食节的时节,天气变化无常。
- 花与蝣蜉共死生:花的凋零与蜉蝣的短暂生命形成对比,表现自然的无情。
- 白日急随流水去:白天像流水一样匆匆流逝,感慨时间的流逝。
- 青鞋空作踏莎行:青鞋在草地上行走,暗示游玩,但又显得苍白无力。
- 收灯院落双栖燕:院落中的燕子成双归来,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细雨楼台独啭莺:细雨中楼台上的莺鸟独自吟唱,增添了孤寂的情感。
- 休向东风诉恩怨:告诫自己不要再向春风诉说过往的恩怨。
- 自来春梦不分明:春天的梦境本就模糊不清,象征着人生的迷惘。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白日”与“流水”的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春风和燕子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象征:花、蜉蝣、燕子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爱情与时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传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向往与对过往恩怨的释怀,体现了唐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寒食:象征着传统与节令。
- 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蝣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白日与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青鞋:象征春天的游玩与无奈。
- 双栖燕:象征爱情与团聚。
- 细雨与啭莺: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是在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蝣蜉”象征什么? A. 爱情
B. 时间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美 -
“白日急随流水去”中的“流水”主要象征什么? A. 爱情的流逝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唐寅《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然而李白更多地表现了对孤独的抒发,而唐寅则在孤独中透出春天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