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谢娘春晓》
时间: 2025-02-04 16:24: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谢娘春晓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
白话文翻译
谢娘在春日的清晨,借用了贫家女子的螺黛(一种画眉的颜料)。她必须折下花枝为她戴上。靠近妆台,见到她已经慰藉了我的相思之情。原本不分开的,就像云母船窗一同载着。在丛祠的灯火下,暗自祈祷心中的愿望,在众人中清晰地与她一同拜祭。大家都说我们是并肩的人,目送她登上船,香气在晚风中渐渐辛辣,她的罗带在风中飘扬。相信那柔橹的声音,拨动着鱼衣,分开了燕尾形的溪流,在赤栏桥外。
注释
- 谢娘:古代对美人的称呼。
- 螺黛: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这里指代化妆。
- 拗花枝:折花枝。
- 云母船窗:装饰有云母的船窗,形容船的华丽。
- 丛祠:丛林中的祠堂。
- 比肩人:并肩的人,指关系亲密的人。
- 柔橹:轻柔的船桨声。
- 呕哑:形容船桨划水的声音。
- 鱼衣:鱼鳞状的水波。
- 燕尾溪流:形容溪流分叉如燕尾。
- 赤栏桥:红色的栏杆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清晨,谢娘与诗人之间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谢娘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谢娘春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清晨,谢娘与诗人之间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一句,既展现了谢娘的美丽,又暗示了她与诗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须拗花枝与伊戴”则进一步以花枝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谢娘的深情。
诗中的“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描绘了诗人与谢娘在丛祠中的祈祷,暗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众里分明并侬拜”则强调了两人在众人中的亲密无间。
结尾的“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以景结情,通过描绘船行溪流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谢娘在春日的清晨,借用了贫家女子的螺黛,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与诗人的亲密关系。
- 须拗花枝与伊戴:诗人必须折下花枝为她戴上,以花枝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谢娘的深情。
-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靠近妆台,见到她已经慰藉了我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谢娘的思念。
- 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原本不分开的,就像云母船窗一同载着,形容两人亲密无间。
-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在丛祠的灯火下,暗自祈祷心中的愿望,暗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 众里分明并侬拜:在众人中清晰地与她一同拜祭,强调了两人在众人中的亲密无间。
-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大家都说我们是并肩的人,目送她登上船,表达了诗人对谢娘的深情。
- 香渐辣晚风罗带:香气在晚风中渐渐辛辣,她的罗带在风中飘扬,描绘了谢娘的美丽。
-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相信那柔橹的声音,拨动着鱼衣,形容船行溪流的景象。
- 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分开了燕尾形的溪流,在赤栏桥外,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分燕尾溪流”,将溪流分叉比作燕尾,形象生动。
- 拟人:如“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将船桨划水的声音拟人化,赋予了生命力。
- 对仗:如“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谢娘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谢娘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螺黛: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这里指代化妆,展现了谢娘的美丽。
- 花枝:折下的花枝,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
- 云母船窗:装饰有云母的船窗,形容船的华丽,象征两人亲密无间。
- 丛祠灯火:丛林中的祠堂,象征祈祷和愿望。
- 比肩人:并肩的人,指关系亲密的人。
- 柔橹:轻柔的船桨声,象征未来的美好憧憬。
- 燕尾溪流:形容溪流分叉如燕尾,象征未来的美好前景。
- 赤栏桥:红色的栏杆桥,象征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谢娘”是指什么? A. 古代对美人的称呼 B. 诗人的妻子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妹妹
-
“须拗花枝与伊戴”中的“伊”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谢娘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妹妹
-
诗中的“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谢娘的思念 B. 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C. 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D. 诗人对现实的感慨
-
诗中的“信柔橹,呕哑拨鱼衣”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船行溪流的景象 B. 谢娘的美丽 C. 诗人的孤独 D. 诗人的思念
答案:
- A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洞仙歌·咏柳》(苏轼):这首诗以柳树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 《洞仙歌·中秋》(辛弃疾):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
诗词对比:
- 《洞仙歌·谢娘春晓》与《洞仙歌·咏柳》(苏轼):两首诗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好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表达诗人对谢娘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后者则更注重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朱彝尊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清代诗词鉴赏辞典》:收录了清代众多诗人的作品,是研究清代诗词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