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抹西涂迫半生,中年何故避声名。
才流百辈无餐饭,忽动慈悲不与争。
白话文翻译:
东奔西跑,忙忙碌碌过了半生,中年人为什么要逃避声名?才华横溢的人中,竟没有一个能吃饱饭,突然间心生慈悲,不再与人争斗。
注释:
- 东抹西涂:比喻做事情的忙乱和无序,像是在东边涂抹,西边涂抹一样。
- 避声名:避开声誉和名声,指不愿被他人所知。
- 才流百辈:指有才华的人在众多竞争者中,鲜有人能获得生计。
- 忽动慈悲:突然产生了同情心,心中怜悯他人。
- 不与争:不再和他人竞争。
典故解析:
“声名”在古代文人中有着重要地位,追求声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思,质疑名声的价值和追求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定甫,号佩弦,晚号香袭,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继承了唐诗的风格,同时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追求名利和地位的质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用“东抹西涂”描绘了人生的忙碌与无序,反映了他对中年人避开声名的无奈与困惑。接下来的“才流百辈无餐饭”更是揭示了才华与生存之间的矛盾,尽管有才华的人众多,却难以获得生计,显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冷酷。最后一句“忽动慈悲不与争”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从对名利的追逐转向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表明他在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后,选择放下争斗,寻求心灵的宁静。这充分体现了龚自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抹西涂迫半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仿佛在描画人生的无序和迷茫。
- 中年何故避声名:发出疑问,为何人们在中年时选择逃避名声,反映了对名声的思考。
- 才流百辈无餐饭:强调了社会的残酷,才华并不能保证生存,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漠视。
- 忽动慈悲不与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改变,选择放下争斗,体现出一种慈悲心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东抹西涂”和“迫半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东抹西涂”比喻人生的忙碌与无序,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迷茫和对名声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转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东抹西涂”:象征人生的忙乱和无序。
- “声名”:象征社会的压力和对个人的期望。
- “慈悲”:象征内心的宁静和对他人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抹西涂”比喻什么?
- A. 有序的生活
- B. 忙碌而无序的生活
- C. 平静的心态
- D. 追求名利
-
诗人为何选择“忽动慈悲不与争”?
- A. 因为他感到成功
- B. 因为他对名声感到厌倦
- C. 因为他想获得更多财富
- D. 因为他希望得到关注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龚自珍的反思相似,但杜甫更强调了历史的沉重感。
- 李白在《将进酒》中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龚自珍的内省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龚自珍研究》
- 《龚自珍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