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一 春窗客话,拟南唐后主》
时间: 2025-02-04 16:2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波谲异真难测。况是鱼龙窟。楼台柳色绿将成。先拣得春多处听流莺。人间仕宦倾如海。经过憎迟悔。挟弓怀弹五城儿。正觑雀来螳后捕蝉时。
白话文翻译:
风波变化多端,真是难以测度。何况这里是鱼龙混杂的地方。楼台的柳色即将变得翠绿,趁着春光,先在多处聆听流莺的歌声。人间的仕途如同大海般深广,经过许多的憎恨和迟疑后,心中满是悔恨。手握弓箭,怀揣着弹弦的乐器,在五城中游荡,正静静地等待着雀鸟,像捕蝉一样捕捉机会。
注释:
- 风波:指变化多端的局势。
- 鱼龙窟:比喻复杂混乱的环境。
- 楼台柳色:指春天的景色,象征生机。
- 仕宦:指官场的生活。
- 倾如海:形容官场的深邃和复杂。
- 挟弓怀弹:比喻准备好应对一切的状态。
- 五城儿:古代指代某个特定的地方或区域。
- 螳后捕蝉:比喻耐心等待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风格受南唐词影响,兼具深情和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感慨。时代动荡,社会变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间官场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 其一》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开头两句“风波谲异真难测”,迅速引入了诗歌的主题,指出风波的多变以及人心的难以捉摸。接下来的“况是鱼龙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与不安。
诗中“楼台柳色绿将成”,描绘了春日的生机,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而“先拣得春多处听流莺”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细微美好的关注。接着,诗人以“人间仕宦倾如海”表达了对官场复杂与无常的感慨,隐含着对荣华富贵的反思与警惕。
整个诗歌情感深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示了人情世故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波谲异真难测:开篇点明主题,风波变化难以捉摸,暗示人世间的复杂。
- 况是鱼龙窟:鱼龙混杂,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的险恶与复杂。
- 楼台柳色绿将成:春天的美景,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先拣得春多处听流莺: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 人间仕宦倾如海:官场生活的深邃与复杂,流露出诗人对名利的警惕。
- 经过憎迟悔:经历了许多的怀疑与悔恨,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 挟弓怀弹五城儿:比喻准备应对各种挑战,体现了诗人的警觉与机智。
- 正觑雀来螳后捕蝉时:耐心等待时机,象征着一种生活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场比作“鱼龙窟”,形象生动。
- 对仗:如“挟弓怀弹”与“觑雀来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春天的“流莺”与官场的“倾如海”,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诗意。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事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官场的复杂,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波:象征变化与不安。
- 鱼龙窟:象征复杂与混乱的社会环境。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流莺: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仕宦:象征权力与名利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官场的感慨 C. 对自然的热爱
-
“风波谲异”中的“风波”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人生的变幻 C. 社会的动荡
-
“鱼龙窟”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复杂的官场 C. 恶劣的天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虞美人 其一》都展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但《如梦令》侧重于个人情感,而《虞美人 其一》则更多地涉及社会现象与人生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