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侈》

时间: 2025-01-26 23:41:25

骄侈阽危俭素牢,镜中形影岂能逃。

石家恃富身还灭,

颜子非贫道不遭。

蝙蝠亦能知日月,鸾凤那肯啄腥臊。

古今人事惟堪醉,好脱霜裘换绿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骄侈阽危俭素牢,镜中形影岂能逃。石家恃富身还灭,颜子非贫道不遭。蝙蝠亦能知日月,鸾凤那肯啄腥臊。古今人事惟堪醉,好脱霜裘换绿醪。

白话文翻译:

奢侈骄纵终将导致危险,节俭朴素才是稳固之道。镜中的形影怎能逃避这一真理。石崇因财富而自恃,最终身败名裂;颜回虽贫,却因道德高尚而不受困厄。蝙蝠虽小,也能感知日月之光;鸾凤高洁,岂会去啄食腥臊之物。古往今来的人事变迁,唯有饮酒方能释怀,不如脱下厚重的皮衣,换取清酒畅饮。

注释:

  • 骄侈:奢侈骄纵。
  • 阽危:临近危险。
  • 俭素:节俭朴素。
  • 石家:指石崇,西晋时期的大富豪,因骄奢淫逸而最终身败名裂。
  • 颜子:指颜回,孔子弟子,以贫而乐道著称。
  • 蝙蝠亦能知日月:比喻即使卑微如蝙蝠,也能感知天道。
  • 鸾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洁。
  • 腥臊:指污秽之物。
  • 霜裘:厚重的皮衣。
  • 绿醪: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讽喻时弊、抒发个人感慨为主。此诗通过对骄侈与俭素的对比,以及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不满之时,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命运,警示世人骄奢淫逸的危害,倡导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骄侈与俭素的鲜明对比,以及历史人物的典故,深刻揭示了奢侈骄纵终将导致危险,而节俭朴素才是稳固之道的真理。诗中“镜中形影岂能逃”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镜像的意象,表达了无论人们如何伪装,最终都无法逃避自身行为的后果。石崇与颜回的对比,更是强化了这一主题,前者因财富而自恃,最终身败名裂,后者虽贫,却因道德高尚而不受困厄。最后两句“古今人事惟堪醉,好脱霜裘换绿醪”,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通过饮酒来释怀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骄侈阽危俭素牢:首句直接点明主题,骄侈会导致危险,而俭素则是稳固之道。
  2. 镜中形影岂能逃:通过镜像的意象,强调人们无法逃避自身行为的后果。
  3. 石家恃富身还灭:以石崇的典故,说明骄奢淫逸的后果。
  4. 颜子非贫道不遭:以颜回的典故,说明道德高尚即使在贫困中也能安然无恙。
  5. 蝙蝠亦能知日月:比喻即使卑微如蝙蝠,也能感知天道。
  6. 鸾凤那肯啄腥臊:以鸾凤的典故,说明高洁之物不会沾染污秽。
  7. 古今人事惟堪醉: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8. 好脱霜裘换绿醪:通过饮酒来释怀,表达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骄侈与俭素的对比,石崇与颜回的对比。
  • 拟人:蝙蝠“知日月”,鸾凤“肯啄腥臊”。
  • 典故:石崇、颜回、鸾凤的典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和典故,强调了骄侈的危害和俭素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 镜中形影:象征人们无法逃避自身行为的后果。
  • 石家、颜子:历史人物的典故,强化主题。
  • 蝙蝠、鸾凤:象征卑微与高洁,强化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家”是指谁? A. 石崇 B. 石勒 C. 石敬瑭 D. 石达开
  2. 诗中“颜子非贫道不遭”中的“颜子”是指谁? A. 颜真卿 B. 颜回 C. 颜师古 D. 颜延之
  3. 诗中“好脱霜裘换绿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奢侈生活的向往 B. 对节俭生活的赞美 C. 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D. 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节俭朴素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徐夤《骄侈》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两者都表达了对节俭朴素生活的向往,但徐夤的诗更加直接和讽刺,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深沉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夤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