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方干游上元》

时间: 2025-01-27 03:32:38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
作者: 曹松 〔唐代〕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

白话文翻译

在高远的秋天,淮水和泗水交汇处显得格外明亮,想必您已经踏上了旅途。
汲水时,仿佛山在动;扬帆起航,感觉岸边在移动。
云彩离开了京口的树木,雁阵飞入了石头城。
夜深人静时,我遥想着您,山峰上已然笼罩着霜露的气息。

注释

  • 淮泗:指淮河与泗水,都是中国东部的河流,象征着自然的广阔和宁静。
  • 料子:推测,预计。
  • 汲水:取水,象征着人们在自然中活动。
  • 疑山动:形容水面波光粼粼,似乎是山在移动。
  • 扬帆:起帆航行,象征着出游。
  • 京口:古时指京城的出入口,象征着繁华与起点。
  • 石头城:今南京,古称石头城,具有历史文化内涵。
  • 后夜分:指深夜,夜深人静时。
  • 霜露生:指秋季的清晨,山上已经覆盖了霜露,象征着时节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情谊。其风格清新而含蓄,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送别朋友方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秋日的景色不仅是背景,更是情感的承载。

诗歌鉴赏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是曹松描绘秋日景色与送别情感的一首佳作。诗的开篇通过“天高淮泗白”勾勒了秋日的清朗天空和水面,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自然景象。紧接着“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汲水和扬帆的情景,体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则通过云和彩雁的形象,进一步增强了离别的氛围。京口和石头城的提及,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情感更为丰厚。结尾的“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则将思念之情推至高潮,夜深人静时的思念如同霜露般清冷而真实,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整体来看,曹松在这首诗中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秋日的美景与离别的情感,表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情感真挚,意象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高淮泗白:描绘了秋日的晴朗天空与澄清的水面,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 料子趋修程:表达诗人对于友人出行的关心与祝福。
  • 汲水疑山动:表现出水的波动与自然的生动,形象化地传达了动态的美。
  • 扬帆觉岸行:描绘航行的状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 云离京口树:云彩和树木的描写,增强了离别的情境。
  • 雁入石头城:雁阵的飞过象征着归去与离开,寓意深远。
  • 后夜分遥念:表达了深夜思念友人的情感,气氛宁静而深沉。
  • 诸峰霜露生:描绘了秋天的寒意与自然的变化,情感更加浓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波与山的运动相比较,生动形象。
  • 对仗:如“扬帆觉岸行”与“汲水疑山动”,形成和谐的音乐感。
  • 意象:云、雁、霜露等意象,均富有文化内涵,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与思念,通过秋日的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祝福与牵挂,体现了友谊的珍贵与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与自由,体现诗人的理想与情感的辽阔。
  • :代表着生命与流动,亦是友情的流淌。
  • :象征着变幻与离别,表达情感的流动。
  • :象征着归乡与思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寓意。
  • 霜露:秋天的象征,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京口”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成都
    D. 洛阳

  2. “扬帆觉岸行”中的“扬帆”指的是什么行为? A. 开船
    B. 起航
    C. 划船
    D. 乘船

  3. 诗中“后夜分遥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思念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与王维的《送别》,两者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而曹松则更加强调思念之情的深沉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