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九华寄池阳太守
作者: 曹松 〔唐代〕
造华峰峰异,宜教岳德谦。
灵踪载籍古,怪刃刺云尖。
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
霁馀堪洗目,青出谢家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诗人希望将这份美景寄给池阳的太守。山峰高耸、形态各异,仿佛应该向岳德谦(指岳飞)学习谦逊。灵异的踪迹记载在古老的书籍中,那怪异的山刃直刺苍穹。陵阳的壮丽景观盘旋而立,孤独的标志在建邺被人瞩目。雨后的天空清澈,令人心旷神怡,青翠的竹子如同谢家的屋檐下生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华峰:指九华山,以其奇特的山峰著称。
- 岳德谦:岳飞,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象征着忠诚与谦逊。
- 灵踪:神灵的踪迹,这里指古代名人的遗迹。
- 怪刃:形容山峰的形状奇特,犹如刀刃。
- 盘蹙:盘旋,曲折的样子。
- 孤标:独特的标志。
- 霁馀: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象。
- 谢家檐:指谢家的屋檐,象征清雅的居所。
典故解析:
- 岳德谦:提到岳飞,暗示诗人对忠诚与谦逊的赞美。
- 灵踪载籍古:借古人之事,体现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诗词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的关怀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创作于诗人与太守的友谊之际,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望九华寄池阳太守》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造华峰峰异”,直接引入了九华山的独特性,展现了其高耸入云的气势与奇特的形态,给人以震撼之感。接着,诗人提到“宜教岳德谦”,通过岳飞的形象,传达了对谦逊精神的向往,暗含对太守品德的期待。
“灵踪载籍古,怪刃刺云尖”两句,不仅描绘了山的险峻,还隐喻了历史的深邃与神秘。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观,更是在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沉思与敬仰。接下来的“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景致的壮美,尤其是“孤标”的用法,强调了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最后一句“霁馀堪洗目,青出谢家檐”,在描述雨后清新的景象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舒适与宁静,似乎暗示着诗人与友人在此地的美好回忆。整首诗行云流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唐代山水诗的典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造华峰峰异:描述九华山的独特之处。
- 宜教岳德谦:引入历史人物,表示对其品德的向往。
- 灵踪载籍古:古人的踪迹被记录,暗示崇敬与怀念。
- 怪刃刺云尖:奇特的山峰直插云霄,表现山势的险峻。
- 盘蹙陵阳壮:描绘陵阳的壮丽景观。
- 孤标建邺瞻:突出建邺的独特地位。
- 霁馀堪洗目:雨后景色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 青出谢家檐:竹子青翠,象征清雅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怪刃”,生动形象。
- 对仗:如“霁馀堪洗目,青出谢家檐”,工整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品德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峰: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伟大。
- 灵踪:代表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底蕴。
- 怪刃:展示自然的力量与险峻。
- 霁馀:象征清新与希望,洗涤心灵的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岳德谦”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岳飞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
“霁馀堪洗目”中“霁”字的意思是?
A) 雨
B) 晴
C) 风
D) 霜 -
诗中提到的“九华山”以什么著称?
A) 其水清澈
B) 其峰高耸
C) 其树繁茂
D) 其花美丽
答案:
- A) 岳飞
- B) 晴
- B) 其峰高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曹松的作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两者各具风格,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望九华寄池阳太守》的详细解析与欣赏,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