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入洪州西山》

时间: 2025-01-26 23:05:33

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后入洪州西山
寂寂阴溪水漱苔,
尘中将得苦吟来。
东峰道士如相问,
县令而今不姓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阴溪的寂静,溪水轻轻地冲刷着苔藓。作者在尘世的烦恼中,努力寻求诗意的灵感。如果东峰的道士向我询问,我会告诉他,现在的县令已经不再姓梅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寂寂:形容安静、寂静的状态。
  • 阴溪:指阴暗的溪流,暗示幽静的环境。
  • 漱苔:漱是洗涤的意思,形容水流冲刷苔藓。
  • 尘中:指世俗的纷扰。
  • 苦吟:形容在艰难困苦中吟咏,表达诗人的心境。
  • 东峰道士:指东峰山上的道士,可能是指某位有名的隐士或修道者。
  • 县令:地方官员,诗中提到的县令姓氏的变化。

典故解析:

  • 县令不姓梅:此句暗示了作者对世事的无奈和对官场的看法,梅姓可能是指旧时的某位县令,体现出一种对往事的怀念或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常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中,作者在经历了乱世后,来到洪州的西山,试图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诗意,表达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阴溪水流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宁静的渴望。诗中“寂寂阴溪水漱苔”一联,生动地描绘出阴溪的幽静,水流轻轻冲刷着苔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尘中将得苦吟来”,则表达了作者在世俗尘埃中苦苦追寻诗意的心情,显示出他的孤独与坚持。

最后两句“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不仅引出了东峰道士这一意象,暗示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县令的变化暗示了人事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突显了作者对时局的敏感与反思。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透出一股深沉的忧虑,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寂阴溪水漱苔:描绘一个静谧的环境,水流冲刷着苔藓,暗示自然的和谐美。
  2. 尘中将得苦吟来:表达在世俗繁杂中,仍苦苦追求诗意,反映了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3. 东峰道士如相问:引入道士的形象,暗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4. 县令而今不姓梅:表现对现实的感叹,体现出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溪水与苔藓的描写,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水流“漱苔”,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溪:象征隐秘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渴望。
  • :象征生命的柔弱与坚韧。
  • 东峰道士:代表对超脱世俗的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溪水漱苔”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宁静
    B. 热闹
    C. 复杂
    答案:A

  2. 诗人提到的县令姓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什么? A. 人事无常
    B. 官场腐败
    C. 自然变迁
    答案:A

  3. 诗中“苦吟”指代什么? A. 快乐写作
    B. 艰难创作
    C. 轻松吟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曹松的《乱后入洪州西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曹松更多地反映了对人事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