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事当先莫靠天,
蚤修陂堰贮清泉。
来年未必晴明久,
万一晴明溉得田。
白话文翻译:
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主动努力,而不应依赖天命。早早地修建水塘和堤坝来储存清泉。明年未必会有长久的晴天,但如果有了晴天,就可以灌溉田地。
注释:
- 人事:人们的事务、事情。
- 当先:应该优先、首先。
- 莫靠天:不要依赖于天意、天命。
- 蚤:早、提前。
- 陂堰:水塘、堤坝,用于蓄水。
- 贮:储存。
- 来年:明年。
- 未必:不一定。
- 晴明久:长久的晴天。
- 万一:如果,假如。
- 溉:灌溉。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一种务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环境,而不是被动等待命运的安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因其诗作多与农事、生活息息相关而受到重视,风格质朴自然,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农耕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农民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无奈与努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不确定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应主动作为,而不是寄希望于自然。在诗的开头,诗人直接指出“人事当先莫靠天”,这是对人们一种积极的鼓励,提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应该主动出击,努力去改变现状。接着,诗人用“蚤修陂堰贮清泉”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农民早早修建水利设施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勤劳的精神,也反映出对自然环境的智慧应对。
在后两句中,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展现出了一种人生哲学。虽然“来年未必晴明久”,但只要有机会,就应当抓住,努力灌溉自己的田地。全诗充满了对勤劳和希望的热情,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类努力的赞美,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强调要主动,不应依赖天命,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第二联具体描述了积极行动的表现——修建水塘和堤坝。
- 第三联提出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变幻无常。
- 第四联则在不确定性中看到希望,强调了只要有机会,努力就能收获。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比喻:将人事与自然环境对比,突出主动与被动的选择。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勤劳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主动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美好的未来。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与希望,暗示通过储水可以改变农田的命运。
- 堤坝:代表人类的智慧与努力,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适应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蚤修陂堰”意指什么? A) 早早修建水库
B) 提前修理农具
C) 早早种植作物
D) 提前收获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依赖自然
B) 主动作为,勤劳致富
C) 逃避现实
D) 享受生活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消极
B) 不确定但希望
C) 完全乐观
D) 完全悲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民生与自然。
- 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努力。
诗词对比:
- 比较史弥宁与李白的作品,尽管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李白的豪放与史弥宁的务实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