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丛竹歌》
时间: 2025-01-10 21:54:19意思解释
范公丛竹歌
作者: 岑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世人见竹不解爱,
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
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
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
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
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
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
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
犹自青青君始知。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的人们看到竹子却不懂得爱它,
只有你知道在府城内种竹的好处。
这位朋友的竹子扎根得实在幸运,
种了多久,我才听说它已经长得很大。
在盛夏的酷暑中,那丛竹显得格外清凉,
在闲适的夜晚,竹叶沙沙作响。
能在帘下静静地看见清晰的案牍,
也适合在窗外对着琴书悠然自得。
为你遮阴将阳光挡住,
竹笋从阶梯中扎根又重新冒出。
守节的竹子尤其经得住严霜,
我希望自己的心境能与郎官的笔相提并论。
你不要只爱南山的松树,
竹子的色彩四季常青不变。
在寒冷的冬天,草木都已凋零,
而竹子依然青翠,只有你才明白。
注释:
- 翛翛: 形容竹子生长得茂盛的样子。
- 槭槭: 形容竹子叶子轻轻摇动的声音。
- 案牍: 办公的书桌或文书。
- 蔽日: 遮挡阳光。
- 守节: 意指竹子坚贞不屈的品格。
- 郎官: 指文官,古代官员。
典故解析:
- “南山松”是指古人对南山松树的喜爱,常用以象征高洁的品格。
- “御史”通常指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表达了对竹子坚贞品质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士隐,号蓝田,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的诗风著称,曾任职于边疆地区,作诗多描写自然与边塞生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岑参对竹子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他对竹子品格的欣赏与对友人的关心。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节操,诗人以竹子比喻友谊,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范公丛竹歌》以竹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及其象征的高洁品格。诗中开篇就点明“世人见竹不解爱”,表现出对世俗眼光的超脱。接着,诗人描绘了竹子在盛夏时的清凉和夜晚的沙沙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竹子不仅为房屋遮阴,更在于它象征的品格:坚贞不屈、四季常青。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松树,强调竹子的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竹子一样,保持清白与高洁的心志。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传递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人见竹不解爱: 诗人指出人们常常忽视竹子的美。
- 知君种竹府城内: 只有友人理解种竹的乐趣与价值。
- 此君托根幸得地: 朋友的竹子扎根于好地方,生长茂盛。
- 种来几时闻已大: 询问竹子生长的时间。
- 盛暑翛翛丛色寒: 描绘炎夏中竹子带来的清凉感。
- 闲宵槭槭叶声干: 在静夜中,竹叶沙沙作响,令人放松。
- 能清案牍帘下见: 竹子可以遮挡视线,带来宁静的工作环境。
- 宜对琴书窗外看: 适合在窗外欣赏竹子,增加文人气息。
- 为君成阴将蔽日: 竹子为友人遮荫,象征关心。
- 迸笋穿阶踏还出: 描绘竹笋从阶梯间生长的生机。
- 守节偏凌御史霜: 竹子的坚贞品质甚至能抵御严寒。
- 虚心愿比郎官笔: 表达诗人希望能与有才华者相媲美的愿望。
-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 提醒友人不要仅仅喜爱松树。
- 竹色四时也不移: 强调竹子的常青特性。
- 寒天草木黄落尽: 描述冬季万物凋零的景象。
- 犹自青青君始知: 只有竹子依然青翠,表达了竹子的坚持与恒久。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竹子比作清高的品德。
- 拟人: 竹子被赋予了情感和生命。
- 对仗: 诗中常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竹子的特性,表达了对坚贞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 象征高洁、坚韧和节操。
- 松: 代表着高洁与坚韧的另一种形式。
- 寒天: 体现出竹子在逆境中依然生机勃勃的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世人见竹不解爱”中的“爱”指什么? a) 喜欢
b) 恨
c) 忽视 -
诗中提到的“南山松”象征什么? a) 美丽
b) 高洁
c) 丑陋 -
竹子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风
b) 水
c) 品德
答案:
- a) 喜欢
- b) 高洁
- c) 品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对比:
- 岑参的《范公丛竹歌》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均以竹为主题,岑参的竹子更强调坚贞不屈的品格,而王维则更多表现竹子与隐逸生活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岑参诗歌研究》